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吴治国,曹爱兰 黄瓜霜霉病又名跑马干,既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各地设施黄瓜栽培想避也避免不了的普遍、常见且十分难防的毁灭性病害,危害性极大。笔者总结了其田间症状特点、发病条件、防治方法,供读者参考。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吴治国,曹爱兰 黄瓜霜霉病又名跑马干,既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各地设施黄瓜栽培想避也避免不了的普遍、常见且十分难防的毁灭性病害,危害性极大。笔者总结了其田间症状特点、发病条件、防治方法,供读者参考。
1 田间症状
此病主要为害黄瓜中下部功能叶片,病初叶片背面产生许多水浸状斑点,后叶正面呈褪绿的黄色小斑点。摘下病叶放入水中,12 h后叶背病斑上即可出现明显的霉层(叶背病斑上有无霉层是最初鉴别黄瓜是否感染霜霉病的主要特征)。病斑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而呈黄褐色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叶背病斑上产生灰黑色霉层,即病菌孢子囊与孢子囊梗。随着病情的加重,病斑数量增多,扩展速度加快,病斑相互愈合变大,造成叶片因失绿而干枯死亡。
2 病原
此病系真菌,是由鞭毛菌亚门古巴假霜霉菌引起的气传病害。菌丝细胞以吸器伸入植物细胞内吸取营养。孢子囊在叶面有水露的情况下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后,变成休止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在低温高湿的情况下,孢子囊可直接萌发产生芽管进行为害。
3 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
病菌在温暖的南方或北方常年种植黄瓜的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温暖的小气候环境内越冬,成为黄瓜霜霉病病菌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传播途径是借气流、雨水和田间农事活动传播。
雨水、灌溉水传播
此传播方式是温室黄瓜霜霉病传播的最主要方式。因为,霜霉病发病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 高湿度,温室内几乎可以时时满足。病菌孢子囊借雨水、灌溉水的飞溅传播到黄瓜叶片后,从叶片的气孔或水孔侵入为害。周年的黄瓜种植,使病菌反复累积,造成黄瓜霜霉病的不断发生。
气流传播
病叶上的孢子囊可借气流在田间随风四处传播。
农事活动传播
在田间参加各种农事活动的操作人员,可将病株上的病菌传播到相对健康的植株和田块。
4 发病条件
多雨、多雾,叶面长时间结露,相对湿度大,温度较高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有利条件。具体讲:相对湿度在83%以上,最适温度在15~22 ℃之间。只要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就是霜霉病大发生之时。如果抑制了其中任何1个条件,就可以有效控制霜霉病的发生。
相对湿度高
在诸多因素中,湿度对发病的影响最大。湿度越高孢子囊形成得越快,数量越多。相对湿度在83%以上,44 h后病斑上就可产生孢子囊,低于50%~60%,则不能形成。孢子囊在叶面结露和适温的条件下, h即可萌发,2~3 h即可完成其侵染;在干燥的条件下,2~3 d孢子囊失去萌发力。
温度适宜
此病菌在5~32℃的温度范围内孢子囊均可萌发,但最适温度为15~22 ℃。当温度低于15 ℃,高于30 ℃时病害的发生就会受到抑制。日光温室及塑料大棚的温度优势,也正好成了黄瓜霜霉病频发的温度条件优势。
种植了不抗病的品种
抗病性差的黄瓜品种是易感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