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才能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的说故事的才能,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费事,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人厌恶的孩子,,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才能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的说故事的才能,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有我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挖苦。
我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因为年幼体弱,干不了重活,只好到荒草滩上去放牧牛羊。当我牵着牛羊从学校门前路过,看到昔日的同学在校园里打打闹闹,我心中充满悲凉,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孩子分开群体后的痛苦。
到了荒滩上,我把牛羊放开,让它们自己吃草。蓝天如海,草地一望无际,周围看不到一个人影,没有人的声音,只有鸟儿在天上鸣叫。
我感到很孤独,很寂寞,心里空空荡荡。有时候,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懒洋洋地飘动着的白云,,但她始终没有出现。但有一次,一只火红色的狐狸从我面前的草丛中跳出来时,我被吓得一屁股蹲在地上。狐狸跑没了踪影,,看着湛蓝的牛眼和牛眼中的我的倒影。有时候我会模拟着鸟儿的叫声试图和天上的鸟儿对话,有时候我会对一棵树诉说心声。但鸟儿不理我,树也不理我。许多年后,当我成为一个小说家,当年的许多梦想,都被我写进了小说。很多人夸我想象力丰富,有一些文学爱好者,希望我能告诉他们培养想象力的秘诀,对此,我只能报以苦笑。
就像中国的先贤老子所说得那样:“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我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们的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及早地开场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前面所提到的到集市上去听说书人说书,仅仅是这本大书中的一页.
辍学之后,我混迹于成人之中,开场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二百多年前,我的故土曾出了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我们村里的许多人,包括我,,在消费队牛棚马厩,在我爷爷奶奶的热炕头上,甚至在摇摇摆晃地行进着的牛车上,聆听了许许多多神鬼故事,历史传奇,逸闻趣事,这些故事都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家族历史严密联络在一起,使我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感.
我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这些东西会成为我的写作素材,我当时只是一个迷恋故事的孩子,醉心地聆听着人们的讲述。那时我是一个绝对的有神论者,我相信万物都有灵性,我见到一棵大树会肃然起敬。我看到一只鸟会感到它随时会变化成人,我遇到一个陌生人,,无边的恐惧便包围了我,为了壮胆,我一边奔跑一边大声歌唱。那时我正处在变声期,嗓音嘶哑,腔调难听,我的歌唱,是对我的乡亲们的一种折磨。
我在故土生活了二十一年,期间离家最远的是乘火车去了一次青岛,还差点迷失在木材厂的宏大木材之间,以致于我母亲问我去青岛看到了什么风景时,我沮丧地告诉她:什么都没看到,,使我产生了想分开故土到外边去看世界的强烈愿望。
1976年2月,我应征入伍,背着我母亲卖掉结婚时的首饰帮我购置的四本《中国通史简编》,走出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既让我爱又让我恨的地方,开场了我人生的重要时期。我必须承认,假设没有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宏大开展和进步,假设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
在军营的枯燥生活中,我迎来了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和文学热潮,我从一个用耳朵聆听故事,用嘴巴讲述故事的孩子,开场尝试用笔来讲述故事。起初的道路并不平坦,我那时并没有意识到我二十多年的农村生活经历是文学的富矿。那时我以为文学就是写好人好事,就是写英雄模范,所以,尽管也发表了几篇作品,但文学价值很低。
资源共享:莫言《讲故事的人》全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