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最新芦-叶-船.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芦-叶-船
芦 叶 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的重点局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重点体会芦叶船给生活在几十年以前的孩子带来的无穷乐趣。
学习难点
体会着你的情感,好好地读读这段话。
〔2〕出示 “这是珍珠!嘿,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① 想想看到这颗大珍珠时,爸爸的表情?
〔惊喜,睁大了眼睛,〕
② 带着这样的表情读出赞叹之情。“嘿〞“多〞“大〞要读重音。
〔3〕指名读最后一段。
① 讨论:这一段是否可有可无?〔引导理解:它奉献了大珍珠,不炫耀,最后连壳都消失了,人们对这只贝由赞美转化成深深的敬意。〕
② 说说,此时,你觉得做贝的真正荣耀是什么?〔它奉献出了更珍贵的东西——珍珠,这才应该是做贝的荣耀。〕
〔三〕引出比照的好处:作者用比照的手法突出了一只贝的品质。把一只贝的品质表达得更透彻、更全面、更鲜明。
孩子们,老师觉得这篇课文不写漂亮的贝也行,直接写一只贝就好了。你们觉得呢?
① 引出比照的好处:作者用比照的手法突出了一只贝的品质。把一只贝的品质表达得更透彻、更全面、更鲜明。
② 通过比照,此时,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贝?这是 ,也是 。
孩子们,从这贝的身上,你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人?
小结:作者借珍珠贝生长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样的写作手法叫:借物喻人
拓展·延伸
1、孩子们,你也能从哪些“物〞的特点中,发现人的某种品质?像这样借物喻人的文章很多,大伙在课外阅读时应多留意。回家也可以选择一种“物〞来写一篇小作文。
2、感谢一只贝为我们带来的感动与启迪。同学们把它永驻心间,长大了为人类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反应·总结
1、谈收获
2、说感想
板书设计:
一只贝。 别的贝
普通 漂亮 比照
一只贝 受折磨 显荣耀 借物
献珍珠 ? 喻人
无踪影
观 潮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假设隐假设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学习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定向·诱导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正确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6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据题质疑。
1〕围绕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师生梳理:
“观〞是什么意思?
观哪里的潮水?
观什么样的潮水?
5、出示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学习生字,理解本科词语
2〕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可以给课文分几段?
3〕读了课文,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表达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2、学生自学,老师辅导。。
展示·答疑。
1〕字词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3〕天下奇观
拓展·延伸
1、补充一些钱塘江的资料。
2、积累一些四字词语。
反应·总结
1、谈谈自己的收获。

最新芦-叶-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2yuwb
  • 文件大小42 KB
  • 时间2022-04-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