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 1951 年。 《教育学》,而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教育学著作。外铄论 1. 主要代表人物有: 中国的荀子(性恶论);美国的华生(行为心理学家); 英国的洛克(白板说) 。 2. 强调外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一般都强调教育的作用和价值, 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关心的重点是人的学习:学习什么,以及如何有效地学习。内发论 :中国的孟子(性善论);奥地利的弗洛伊德(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美国的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美国的格赛尔(成熟机制) 3. 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各教育家、心理学家代表作及其思想 :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 效果率)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 4. 柏拉图:《理想国》一书涵着欧洲心理学史上最早的分类雏形:知、情、意三分法。 :在《政治学》中主张“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 :助产术 :儿童的身心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愉快的气氛中会得到和谐的发展, 创办快乐之家。 :人力资本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33% 9. 布鲁纳: “任何科目都能够按照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提出“掌握学习教育法”; 10. 杜威: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11. 洛克:代表作《教育漫画》;“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造成的。”主张外铄论。 12. 泰勒:课程评价中目标评价的提出者,别成为“教育评价之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最早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 13. 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14. 加里宁: “教师一方面要贡献自己,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汲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15. 皮亚杰:道德认知模式 16. 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 17.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教师、学生、班级、课堂 : 热爱学生,严谨治学。 、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同行相尊,取长补短,主动交往。 :全面了解学生。 ,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继续教育。 。 。 ,关键是要看:是否有良好的班风。 :揭示教育的规律。 9. 组织教学:为了使学生作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通常在上课开始时,教师需
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