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鉴赏论文
?西方音乐欣赏?
课程论文
题目: 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院系:
专业:量较少,课程之间也无系统可言,难以做到循序渐进。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音乐教学的质量。
数量充足、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保证音乐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根底。按教育部的相关要求,一所万人高校应配备音乐教师15—20名,但实际上一些高校很难到达这样的配比。在一些高校中,选修的音乐课作为次要课程,音乐教师常常被当做次要教师,待遇也与其他学科教师不同,一些高校甚至把音乐教师纳入临时聘用编制。
音乐课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特殊教育器材和教学场地,如钢琴、多媒体设施、教学场地等。一些学校在这些方面投入差距很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课的开展。
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和技能教育思想的影响,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的课时极其有限。就山东大学而言,只是将音乐课作为选修课开设,只有少量学生能学习,且每周只有一节。有限的课时给实施音乐素质教育提出了难题。许多学生有意学习音乐,却苦于没有选上音乐课。一些学校在开设课程审查上也不够严格。在一些高校,因人开课的现象十分普遍,音乐公共课程是根据任课老师所学的专业技能而开设,如学习声乐的教师开设声乐欣赏、学习钢琴的教师开设钢琴欣赏等。
一些高校
,比方郑大的音乐素质教育课以大班授课为主,学生较多,一般为150—200人甚至更多。由于上课人数众多,教学效果难以保障。而且,学生来源不同,学生的音乐素质参差不齐。普遍的现象是,来自于城市的学生好于来自于农村的学生,文科学生好于理科的学生。一些学生从小接受声乐、钢琴等技能训练,具有较好的音乐根底。学生之间音乐素质的巨大差异,给教师授课提出了难题。
有些高校一味地热衷于文艺团体的组建、训练和演出,将这些团体的比赛、演出作为学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工作重心,获得了一些荣誉,但这些荣誉却是以无视大多数学生作为代价的。长期重视艺术特长生的活动而无视全体学生的参与,不注重大多数学生音乐根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造成这些高校大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呈现出偏低的状况。
四、新时期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改革的对策
,建立健全高校音乐教育体制
要使音乐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树立科学的育人观,采取得力的保障措施。首先,在学校层面,学校的领导层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确保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应有地位,把音乐素质教育纳入到整个教育的全局工作之中。学校应健全管理机制,成立专门负责学校艺术教育的委员会,负责对全校艺术素质教育的指导。其次,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的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人中要配备音乐教育的负责人。艺术教育管理机构一定要独立设置,明确职责,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合理配备教学资源,提升艺术素质教育的地位,保证音乐等艺术教育活动得到持续的关注、投入和开展。
在音乐教材的选择上,首先要选择优秀并且适合大学生的教材,不仅要选用国外具有成熟音乐教育理论和成功音乐教学经验的教材,而且要选用具有中国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优秀教材,并使优秀的传统音乐、乡土音乐、原生态音乐一同走进课堂,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大学生的音乐修养,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质。
合理配置师资和教学硬件是音乐公共素质教育实施的根本保障。没有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音乐教育活动就难以有方案地展开。在师资方面,高校应根据的师资,改变教师数量缺乏的现状。在硬件设施方面,在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经费应适当向艺术素质教育倾斜,购置必备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科研所需的物品,保证音乐教育活动的进行。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是高校提高音乐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应该完善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建立教师的教育科研机制,提高教师的学术素养和研究水平。根据高校的教学需要,对现有专职教师进行培训,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为高校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思想素质、良好敬业精神、有一定音乐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音乐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只有具备这样高素质、高修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把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育人〞的目的充分表达出来。同时,高校要不断改善音乐教师地位,提高现有教师的积极性,改变现有音乐素质教育教师一直处于边缘位置的为难局面。
最新西方音乐鉴赏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