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丙烯酰胺聚乙烯醇胶水.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丙烯酰胺聚乙烯醇胶水
资料
目前的丙烯酰胺胶水做法有两种:
一种是丙烯酰胺共聚后与聚乙烯醇水溶液进行混杂,另一种是丙烯酰胺和聚乙烯醇一起在引起剂下进行共聚。此刻常用的是第二种的生产方法。
那么这里有个疑问,这两种方法有没有差别?因此造成聚合系统温度高升,同时聚合产物的分子量也逐渐增大。
前面提到的那些客户,正因为单体浓度太大,以致反应形成高粘度浓胶或凝胶,需要人为停止反应,不然胶水变为牛皮糖或果冻而报废。
但是聚合产物跟着单体浓度的增高出现一个极大值,即单体浓度超出必定值后聚合物分子量反而降低。
那丙烯酰胺单体浓度多少才适合呢?依据我的经验:
假如是丙烯酰胺单体单独聚合,一般介绍单体:
水在1:8——1:12之间;假如是丙烯酰胺与聚乙烯醇共聚,一般介绍单
体:
水在1:10——1:15之间。
同时,可进行缝隙搅拌(如每20分钟缝隙搅拌1分钟),保持胶水的反应平均性丙烯酰胺(AM)自由基聚合的引起方式主要有两类:
引起剂引起:
包含单组分引起剂的热或光分解,双组分引起剂氧化还原引起。
物理化学引起:
包含电子束辐射、紫外线、高能射线照耀、电解引起、等离子体聚合等。
单组分引起剂,常有的有无机过氧化物(如过硫酸盐)、有机过氧化物
(如过氧化二苯甲酰)、偶氮类(如偶氮二异丁腈)、金属络合物(如Ce、Mn)等。
4/7
在生产丙烯酰胺胶水时,我们常用的是氧化还原引起系统。
这里有几个问题:
1、单独用过硫酸铵和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有什么差别?
单独用过硫酸铵,是靠过硫酸铵的热分解引起,所以需要较高的聚合温度,而AM聚合是强放热过程,高温下聚合不利于及时散热,简单引起爆聚,所以不简单制得高分子量产物。此时反应的活化能在140KJ/mol。
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其反应的活化能为40KJ/mol左右,二者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引起反应,胶水反应速度快,对温度的依赖性比较小。
还有一点,过硫酸铵的热分解会产生氢离子,从而以致胶水反应溶液的PH值的降低,加入亚硫酸氢钠可以保持PH值的稳固。
2、过硫酸铵和过硫酸钾有什么差别?
过硫酸钾溶解度比较小,所以溶解速度比较慢,但其水溶液储蓄稳固性好,可存放一周。过硫酸铵极易溶于水,不可以储蓄,一般采纳直接加料。别的,过硫酸铵见光或受热极易分解,注意保存方法,最好购买刚出厂的产品。二者都可以使用。
3、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有什么差别?
二者都可以使用。亚硫酸钠对酸的缓冲能力比亚硫酸氢钠强一点,所以相同状况下,亚硫酸钠加的量比硫酸氢钠少一点。
丙烯酰胺聚合反应中常用的引起系统为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
我本来碰到一个客户,胶水反应后半小时后,用冷水稀释冷却进行停止反应,做出来的胶水稠度很好,但是拉到油漆店里放了一段时间后,结果很稠的胶水变为清水,一点稠度都没有!
以后仔细帮他解析了整个制胶过程,得出一个结论:
5/7
引起剂放得特别多,并且是人为停止反应,以致胶水中残留的引起剂过多,引起胶水的降粘和水解。以后调整引起剂用量和水比后,就没有出现这类状况。
引起剂用量过少,则丙烯酰胺聚合反应速度慢,反应不完整,单体转变率
低。
引起剂用量过多,会引起丙烯酰胺的爆聚,以致反应产物的支链结构比许多,分子量做不

丙烯酰胺聚乙烯醇胶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双韵芝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2-04-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