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案例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开展学生的数感。
2。 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和合,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 培养学生理论才能、观察才能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小学数学案例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开展学生的数感。
2。 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和合,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 培养学生理论才能、观察才能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 引导学生感受数10和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络.
l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直尺、学具图片、挂图、数字卡片、小贝壳图片等。
l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
老师请大家猜一猜。
a. 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贴图片0 )
b。能和0做邻居的又是谁?(贴图片1 )
?(贴图片9 )
: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0至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方法?(精品文档请下载)
学生可能猜出许多不同的方法,老师引出1和0的想法:
1和0结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10",10是两位数,当然比9大。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我创设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又引起了新的教学考虑:1和0用什么方法使9没话可说?引出新课题。这里可以使学生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络的,是可以组合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 探究学习
板书:10的认识
齐读“10”.
1. 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 联络实际,举和10有关的例子。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和10有关的物体,你能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吗?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一组的人数、气球个数、花的盆数等等,都可以用10来表示。(精品文档请下载)
(2)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们站成一排(8人),问共有几个人?
(老师站进去)如今有几个人?(9人)
假设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如今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一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举出许许多多和10有关的例子,如:人有10个手指头、10个脚指头、、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使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和生活的联络,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精品文档请下载)
2。 10的位置和大小。
(1) 尺子上的数字。
同学们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老师这里也有一把放大的尺子,谁知道空格里应该填几?
投影仪出示:
全班齐读0—-10,再齐读10——0.
(2) 比大小。
10和9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连接?
10 9 反过来 < 10
小学数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