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拔罐的误区说拔罐.ppt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4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拔罐的误区说拔罐
第1页,共4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误区
“拔罐会伤阳气”,
“拔罐不能经常拔,拔多了会伤人,致气虚”,
“拔罐只祛湿”------
第2页,共4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更正的现实意多选用闪罐法;寒邪为主的疾患,多选用留罐法;气血瘀滞、脏腑病证者,多用循经走罐法,尤其是在背腰部、腹部及四肢肌肉丰厚处,适用于俞穴、募穴及四肢肌肉丰厚处的穴位。
第9页,共4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走罐
走罐操作大致有三:
1。轻吸快推,适用于外感、皮痹等证,外感可每三小时一次,末梢神经炎可每日施术一至二次;
2。重吸快推,适用于某些经脉、脏腑功能失调的疾患,如高血压、心悸、胃肠功能紊乱等,一般每日施术一次,一疗程7~10次;
3。重吸缓推,适用于沉寒痼冷、积聚、经脉气血阻滞、筋脉失于荣养等疾患,如寒湿久痢、坐骨神经痛、痛风、肌肉萎缩等证,一般每日施术一次,一疗程7~10次;走罐法操作的关键在于当罐具吸拔住之后立即进行推拉或旋转移动,不能先试探是否拔住。
第10页,共4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拔罐补泻原则
实证多选泻法(密排法、吸拔力大、吸气拔罐呼气取罐、逆经走罐等为泻法)。
虚证多选补法(疏排法、吸拔力小、呼气拔罐吸气取罐、顺经走罐等为补法),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为一点时可用单罐法,病变范围广泛、病情复杂用多罐法。
第11页,共4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与其它方法联合治疗
配合其它方法治疗:
如梅花针重叩或三棱针点刺后加拔罐,多用于实证和热证(中风、昏迷、中暑、急惊风、高热、头痛、咽喉肿痛、目赤肿痛、急性腰扭伤、麦粒肿、疖肿、丹毒等);
配合铍针割治多用于痈疽、疖肿、热毒壅盛;
配合火针多用于痈疽疖肿、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等证;
配合指针、磁堤针多用于小儿及畏惧针刺者;
配合电针可用于一些顽固性疾病如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偏瘫等证。
寒证可选灸罐法、红外线罐法;
高热无汗多选水罐法;
痈疽、溃疡及面部拔罐应选面垫罐法;
寻找隐而不见的反应点时,先行走罐法,使之反映出再用挑治法,对于气管炎、哮喘、慢性肾炎、慢性肠炎、高血压、肺炎、盆腔炎、顽固性鼻衄等有良好疗效。
第12页,共4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拔罐时的注意事项及禁忌证:
一般注意事项,如在室内须保持温暖,避开风口,防止受凉等。
拔罐以肌肉丰满、皮下组织丰富及毛发较少的部位为宜。
血管浅显处、心搏处、皮肤细嫩处、疤痕处、耳、鼻、眼、乳头、口唇、前后阴、骨突处、皮肤松弛有较大皱纹处一般不宜拔罐。
前一次拔罐部位罐斑未消退,不宜再在原处拔罐。
初次治疗、皮肤薄嫩或体弱、年老、易紧张者,采取卧位,拔罐不宜过多或过紧,或用小罐,或用疏排法。
拔罐时,要求患者不能随便移动体位,以免罐具脱落;多罐时不能太密集,以免皮肤牵扯过紧而产生疼痛或互挤脱落。
第13页,共4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留罐时注意事项
随时注意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反应与感受,注意罐口局部或全身反应情况。
患者感觉拔罐部位发热、发紧、发酸、凉气外出、温暖舒适、思眠入睡为正常得气现象。
若感觉太紧、太痛可予减压自觉能承受为基准,仍未减轻或有灼热感,应及时取下重拔;
拔后无感觉为吸拔力不够,应重拔;
拔时出现头晕、气紧、恶心、面色苍白、虚汗、四肢发冷、脉细数等为晕罐,及时取罐平卧休息,一般很快恢复,如还未缓解,应予以点按或针刺人中、合谷、中冲、百会、内关、涌泉等方法急救。
第14页,共4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七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晕厥针人中,
疼痛取阿是,心胸内关谋。
第15页,共4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回阳九针歌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
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回阳救急
第16页,共4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拔罐的基本要求
拔罐的基本原则即中医基本治则:审症求因,辩证施治。
基本要求是稳、准、快,吸拔力的大小与扣罐的时机和速度、罐具的大小和深度、罐内的温度等有关。
在火力或水煮、水蒸气排气法拔罐时,罐内温度高时扣罐、扣罐速度快、罐具深而大,则吸拔力大;反之则小。具体应根据需要而定,须灵活掌握。
第17页,共4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基本要求
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时间相对较长;
病情轻、病灶浅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时间宜短。
拔罐部位肌肉丰厚,时间可稍长;拔罐部位薄,时间宜短。
气候寒冷,时间酌情延长;天气热时拔罐宜短。血管浅显处拔罐宜短。(留罐时间)
第18页,共4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拔罐后注意事项
注意:若罐口处出现烫伤、烙伤为事故。
但是对于拔罐所产生的水泡或血泡应具

从拔罐的误区说拔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石角利妹
  • 文件大小1.69 MB
  • 时间202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