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6
余华《第七天》观后感
脑海里最深刻的,是“死而平等”四个字。如果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6
余华《第七天》观后感
脑海里最深刻的,是“死而平等”四个字。如果说高中政治的哲学课上说的“生而平等”,让我看到生命的平等,那这本书的“死而平等”,让我看到生命结束后一样的荒凉。奇怪的是,尽管虚无、悲凉,我却没有感受到绝望,但“我”应该绝望才对……
“我”坐在餐馆里,一个家族经营式的餐馆,看着报纸,报纸上有“我”的前妻自杀的消息,“我”愣住了,是突如其来的难以置信和悲伤吗?竟然让“我”没有逃离餐馆的火灾,好像“我”是能逃脱的。
突然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我”却开始了一段新的路程,一段越走越“白茫茫一片”的路程。
去殡仪馆前,“我”收拾了一下自己,但“我”明明孤身一人,连寿衣都没来得及准备,只能随遇而安了,毕竟生前的生活好像也是这样的。
“我”走在熟悉的街道上,回顾着肉体丢失前1天发生的种种,也许是因为这些都是发生的,印象更深刻些吧。
让我心疼的,是坐在废墟前的穿着红色衣服的小女孩,那个原本是“我”做家教的学生,但不巧的是,她家已经被夷为平地了,因为拆迁。之所以她,是因为她很懂事地,要坐在“家门口”,等着父母回家。可是,后来“我”再继续走着的时候,却遇见了她父母的“灵魂”,而他们的躯体,在废墟之下。
如果说“生而平等”,为什么一个可爱懂事的小女孩的家能够被瞬间强行拆除?可见,这也许不是一个真命题。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6
是的,因为没有墓地,“我”去到了殡仪馆,可最后却没有火化(是的,死了之后,有墓地,才能被火化,像“我”一样的灵魂才会有归宿)。这么说来,也不奇怪“我”为什么会和小女孩的父母相遇了,因为他们也没有墓地,甚至,可能还活着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根本不会知道他们已经死亡的事实,因为他们被埋在了废墟里,被掩盖在某些人坦荡的仕途之下。
“生而平等”看似被否决了,但别着急丢掉生的希望和机会,因为“死而平等”也似乎是不太现实的。比如,像“我”的这些人,不,这些鬼去到殡仪馆的时候,等待区也是分等级的,所以“我”也只能坐在普通的凳子上等着被叫号,顺便再听着旁边的还有隔壁豪华区的“人”们说着自己的墓地有多奢华。
不过,我是没搞懂,都死了,还有什么好炫耀的。后来我想,可能是因为刚死不久,始终还是带点“人”的攀比心理吧。
最终,“我”因为没有墓地,被“跳号”了,只好继续走着,要去哪儿?“我”不知道,我更不知道……
跟着“我”虚浮的脚步,我见到了“我”的前妻,那个疑似成为了政商利益链牺牲品的人。“我”和她共度良宵,之后,她却走了,因为她是一个有墓地的“人”,或者说,在阳间有人为她准备墓地。可能她匆匆赶来,是因为当初的“离开”感觉到一丝愧疚?又或者,她从来没忘记“我”。看来,
余华《第七天》观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