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同伴互助,结伴而行正文
第一篇:同伴互助,结伴而行
同伴互助,结伴而行
195班
秦振洋 孔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挚友,此生足矣。
儿时玩耍的朋友,会为你的生活增把它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能够出去。一个团队里如果存在这样的人:嫉妒别人的成就与杰出表现,天天想尽办法破坏与打压,如果不予去除,久而久之,团队里只剩下一群互相牵制、毫无生产力的螃蟹。
5
学校所安排得一些工作,难易程度、工作量的多少,有时是无法用具体的标准来衡量的,所以我们在分工时,就不可能真正的做到“不偏不倚、完全平均”。如果此时大家为“我的工作多了,我的工作比别人的难”,而斤斤较量、互不相让,我们的工作就无法按时完成,同时也会影响大家的工作氛围。其实有为谁干得多一些,谁干得少一些争执的时间,活我们也干完了。所以为何不少计较些,多宽容些?
这一点真得要感谢我们组的小伙伴,基本上当我正在为这活怎么分才好而犯难时,大家都会说:“无所谓啊,无所谓啊,你怎么分,我们就怎么干。”或者谁的手里活比较多,大家就会很默契的达成一致,让她少干点。如我们在《“借助团体心理游戏,提高学生自信度”的研究》课题方案时,那节课时老师有课不在,我们三个人会分工:小杰和赛赛一块合作“课题研究的措施”,我来做“课题研究的目标、指导思想”等部分,有了大家的通力合作,不一会课题方案的初稿就形成了。下课了,时老师回来说:“我干啥?”我们说:“都已经干完了,下次有活全归你。”时老师说:“行,必须的。”
6
其实,活就是这样干出来的,所以我们感到很荣幸,感到我们的这个“小家庭”很温暖,我们有着良好的工作氛围,大家干起活来也会格外的得心应手。
三、良好沟通,“心”无阻
由于每个人的说话习惯、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区别,导致对于同一问题的认识很可能出现相应的偏差,所以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解决各项问题的金钥匙。
开学之初,德育处计划本学期一年级进行“亲子半小时”的德育特色活动,开完会之后,我便回来进行传达,在我噼里啪啦的说完之后,我问:大家听明白了么?说完我发现小伙伴们在用迷茫的眼神看着我,说,你能再说一遍么,没听懂?
虽然这仅是每天工作的一个小插曲,但是依然给了我很深的触动,良好的沟通是如此重要。所以,以后开完会回来传达之前,我会先在头脑里组织一下语言,想一想这样说能不能将领导的意图传达明白,同时小伙伴们也能听明白。
四、一天行事录,“心”相随
如果说,上面三部分都是对于领导部署的各项工作,我们一年级的梯队是怎样完成的话,那下面我就再说一说,作为班主任一天的行事录,我们又是怎样互助合作的。
8
1、有事,您说话
作为班主任,尤其是低年级的班主任,从早到晚大家都是“靠”在班里。但谁都有个有事的时候,为丁点小事,麻烦领导专门为你找人带班,未免有点“兴师动众”。这时候,我们身边的小伙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家半年的相处中,我们形成了“有事,您说话”的默契。
如上个周三下午,小时和小杰出去听课,中午副班有乐队训练任务,吃晚饭时没有老师往回带孩子。我和赛赛就会说:“没事,交给我俩了。”往回带队时,我们就会一人带俩班,中午孩子们在教室里时,我们都会几个班顺道一块“溜达”,看一眼,维持一下班级秩序。
2、互相督促、检查,齐头并进
在班级卫生、路队、餐厅纪律等方面,学校开始实行梯队之间的互相督促、检查制度,但是一开始大家也是不等,我们凭什么对别人的工作指手画脚?如果在各项检查中,我给这个班的分打低了,让别人对我有意见,可咋办? 所以在具体的实行中,总会显得束手束脚。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情况。我认为这一情况也适用于班级管理,我们天天处于同一个环境中,时间长了,大家难免会被一些“表象”所迷惑,而无法自己找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他人的一双“慧眼”,帮助自己来发现各种问题。所以团队之间的“督促、检查”,便是这双发现问题的“慧眼”。 我想,当我们想明白这一道理之后,大家之间的“督促、检查”便不在是“困扰”,会对自己的班级管理有一定的益处。
8
所以,这学期我们决定将团队之间的督促检查,落到实处,不在“流于形式”。 首先,分好工。比如:这周我检查卫生,你检查路队,他检查餐厅纪律等。 其次,发现问题,随时沟通、整改。如:今天在检查卫生时,四个班一对比发现,一班地面较脏,二班桌椅不整齐,那么一班和二班就要针对问题马上做出整改。
再次,二次跟踪检查。针对问题整改完了之后,当天的负责老师还要进行二次的跟踪检查。
最后,每天放学前总结。“当天事,当
同伴互助,结伴而行正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