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乡愁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情结,余光中的《乡愁》,而是在特殊的时代,由海峡对岸的游子抒发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可让学生反复诵读,体味诗中蕴涵的
《乡愁》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乡愁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情结,余光中的《乡愁》,而是在特殊的时代,由海峡对岸的游子抒发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可让学生反复诵读,体味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之情,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之美,同时初步掌握用诗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朗读现代诗歌的根本方法.
。
。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江河水》)
曾有这样一位诗人,1928年生于南京,1949年分开大陆前往台湾,,其间他屡次想回到大陆看看,可惜均未成行,无奈中,他于1972年写下一首饱含思乡之痛的诗——《乡愁》,他就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如烟似雾的乡愁世界。
(二)诵读中感知
1。老师范读,语调缓慢、《春江花月夜》。提问:你从中听出了什么?
:学生自由诵读全诗。注意读准节奏,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定两位同学诵读,并请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初步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4。归纳朗读方法:
(1)划分朗读的节奏:节和节间停顿二拍,句和句间停顿一拍。
(2)确定朗读的重音:抓住关键词语,和富有表现力的修饰语.
(3)把握感情基调:深挚、绵长的思念.
(4)把握语调:消沉略带哀伤;把握语速:缓慢。
5。音乐响起,全班同学自由朗读.
(三)研读中感悟
,请同学们谈谈它终究好在哪里。
小组合作讨论并圈点批注。老师可出示下面两个问题引导学生:(1)将每节一样位置的语句进展归类赏析,看看哪一处写得最感人。(2)你对诗中哪一节印象最深,为什么?
老师评价,归纳整理。如:
(1)(邮票)→长大后(船票)→后来(坟墓)→如今(海峡).
(2)情感很感人。主题逐步升华,尤其第四节中诗人个人的悲欢和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具有了其他乡愁诗不可比较的深度和广度,暗含了诗人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这首诗表达的不
乡愁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