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征文5篇
【篇一】
从小我的父母就教导我要有孝心,尊老爱幼,他们也在身体力行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记得小时候外公外婆与我们合住,多年来其乐融融,在邻里间传为佳话。爸爸是安徽人,不喜欢甜食,但对外婆做的甜菜从来不大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栋梁之材!“让小草成为大树”应该说是在大草原上长大的我们从祖辈、父辈那里传承下来的真正的大草原的家风......
勤劳。父母两个人放养几百只上千只牛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很晚很晚才回家,风雨无阻。我一个人带两个孩子,每天5点准时起床,给孩子换着花样做早点,准时喊他们起床、洗漱、吃饭,然后准时送到学校。即便病着,我也绝不凑合孩子的饭,绝不耽误孩子上课的时间,风雨无阻。孩子们这点做的也挺好,平时扫地、擦桌子甚至洗碗、拖地、拿碗筷的活,两个孩子会比着干,自觉干。不管将来发展如何,勤劳都是孩子们安身立命之本。这一点我有时确实有意锻炼他们,培养他们勤劳的品质。
善良。父母是在全民信教环境下生活的藏族人,善良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而孩子的父亲,是有口皆碑受人爱戴的好人,他的善良像春风一样,给所有与他相识的人温暖与喜悦。善良,在孩子幼小的心田上,埋着深深地根,从不与人争斗,从来热心助人。孩子也是,从小不和任何孩子打闹,特别知道爱护比自己小的孩子,对小动物啊甚至小花小草都会呵护备至。一颗善良的心,是一个人要具备的基本修养,也是认识幸福的基石,孩子们的善良是我的欣慰。
勇敢。我的父母像草原上的骏马,驰骋在青藏高原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艰难险阻什么都有,贫寒苦痛什么都经历过,但是,就像那一株狂风暴雨中的小草,他们从来勇敢地和大自然抗争着,就像那搬来迁去的帐篷,从来在草原上勇敢地屹立。我一个人在汉地生活,人地两生,想生存、想生活,只能勇敢地面对眼前的一切。勇敢地带孩子,勇敢地和大家交朋友,勇敢地带孩子去上各种辅导班,勇敢地让孩子参加各种比赛。从小我就教孩子任何时候不要怕,“一分胆量一分福气。”两个孩子现在已经大了,也许是孩子天生的,也许我平时的教导起了作用,孩子在各种场合还是很勇敢的,也和镇定,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比赛中,不怯场,表现得落落大方,这是最让我放心,最让我欣慰的。
乐观向上。乐观是大草原人的特点,豪放洒脱,乐观向上,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性格。我的父母如此,我也是天生爱唱爱跳,所以我也特别注重对孩子舞蹈、唱歌、弹琴等方面的培养。因为我觉得不管面对什么困难,乐观向上才是过好每一天创造好未来的途径。我很高兴两个孩子也能积极配合,不但每天快快乐乐地学习、生活,而且在各种钢琴、舞蹈等比赛中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学校的表彰,老师和同学们也都很关心、喜爱他们。
作为单亲妈妈,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家风给孩子,或者说没有特意地要传给孩子什么,从大草原、从父辈们身上传下来的骨子里的这份勤劳、善良、勇敢、乐观向上的品格,我想如果孩子们都能很好地传承下去,就是我非常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因为在我看来,这是孩子成长的阳光和雨露,大地和天空,是把小草培养成大树的必备素质。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天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念头每一个行为做起,言传身教,与孩子打成一片,让孩子融入到这种状态中去,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锻炼。真正的传承,一定不是简单的说句,而是从家长自身做起,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多次讲话中也提到了家风问题。家是社会最小的单位,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好了,社会的风气就正了。作为祖国的一员,我没有多大的能力去建设自己的国家,但我会尽心尽力把自己的孩子带好,把父辈们传下来的好家风让孩子们传承好,让祖国的小草长成栋梁之才!
【篇三】
中华文化传承千百年,历久弥新,恩泽了无数炎黄子孙,之所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远流长沿传千百年不绝,是因为其核心“孝”道,孝作为各大世家的家训家风,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传承优良家风必不可少的,传承中华文化必以“孝”道为核心。
还记得央视一套的一则公益广告吗?劳累一天的年轻的母亲,晚上给自己的孩子洗完脚,又大汗淋漓地端着一盆水给自己的婆婆洗脚。孩子没有睡觉,跟在后面偷偷看到了,就仿效着也端着一盆水走向这位年轻的妈妈。
人间自有真情在,那窄窄的楼道,那不太稳健的脚步,还有那微波荡起的水花,孩子纯真的笑脸,再加上那句稚嫩的童声:“妈妈,洗脚。“多么温馨与幸福啊。年轻妈妈满脸的疲惫瞬间化成世间最美的笑容,人间的真情与天伦之乐的幸福展露无遗。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孝心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里面的两位母亲,一位慈祥可爱,一位贤惠孝顺,而里面的两个孩子,一个以身作则,一个懂事可爱,受母亲的影响,小小年纪就懂得孝敬父母。这则广告感动了无数人,很好的诠释了“家风“
家风故事征文5篇【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