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合同书写规范合同的语言规范.pdf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中明确“每月交付 1 吨”的规定,
没有准确表达意思。合同签定后,某化工厂于年初将 12 吨陶土粉一次性全部给
某乳胶厂运去,某乳胶厂由于仓库只能存放一吨,拒绝接收 12 吨。化工厂认为
不管是年初、年中还是年低,只要在一年内交清 12 吨,就是履行了合同。某乳
胶厂认为,应每月交一吨,全年交 12 吨,因此发生纠纷。
某电机厂在与某麻纺织厂签定某电机产品购销合同中,把电机的价格定为 50
万元左右,没有明确具体的产品价格。之后买方把某电机产品运走,在付款时紧
紧抓住合同签定中的“左右”两字,不肯让步,最后只付了 40 万元。但最后经
过卖方财务科成本核算,实际成本达到 67 万元,可是该厂有口难辩,蒙受经济
损失 27 万元。
这三方面问题是造成合同语言失范形式上的标志,它的产生都是没有按照法
律规定形成的。由于语言本身存在的模糊性,合同语言使用中也不免出现这样那
样的问题,这都与语言运用不规范有直接的关系。
从深层表述上,合同语言规范存在问题表现为:
1、语词运用错误
语词运用错误是指词语运用不恰当。由于粗心大意或者马虎从事,无意之间
把最关键的字词写错,以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和错误。有的合同时间表达上相互矛盾,在一份农村鱼塘承包合同中,某村委会与农
民李某签定合同规定:承包限定 6 年(即 1995 年 3 月 23 日至 2000 年 3 月 23
日),但合同规定时间与括号内起止时间相差一年,到 2000 年 3 月,某村委会
以合同到期为由宣布终止合同,而李某则以还有一年承包期要求继续履行合同。
为此,双方发生纠纷。
有的合同出现数量错误,以前发生过一起著名的数量纠纷案件,充分说明这
个问题的重要性。某单位的采购人员由于忽视了数量单位,合同数量以万为单位
当成个为单位,把“万个”当作“个”,原来准确购买 5000 个,结果成为了 5000
万个。实际执行时又未引起注意,直到全部货物到厂后才发现问题。给自己单位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厂长说,这些货物足够我们厂使用 6000 多年。
2、语义表达含混
语义表达含混是指词句意义不清楚。条款中含义不明,由此造成履行过程中
发生分歧。 有的合同期限只是大致时间。在以往的纠纷中,曾经产生关于期
限问题的争执。围绕合同中“供方应于 5 月之前交货”,一方认为“5 月之前”
就是指在“4 月 30 日止”,另一方则认为是指“到 5 月 31 日”。前后相差一个
月。如果在“5 月”后加一个“底”字,变成“供方应于 5 月底之前交货”,就
不会发生这样的纠纷了。可见期限问题也是马虎不得的。
质量也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质量标准攸关双方切身利益,切不可掉以轻心。
有的合同不能准确表述,使用模糊的词语。在过去的一起农副产品质量纠纷案件
中,采购方在合同中标明“均为二级以上”,供货方在履行中交付了三分之一的
一级品,三分之二的二级品。供货方认为二级以上包括二级。采购方强调“二级
以上就是一级,不能有二级品,不包括本数在内。”因此双方发生了纠纷。
在我国与外商的交往中,也充分说明了明确质量标准的重要性。改革开放初
期,由于国内工厂还不熟悉进口机器的质量要求,就在合同中规定,“本机必须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谁知到货后才发现,外商向我们提供了一台我国福建省
64 年出厂的产品,并声称因我方未明确是哪一年代的世界先进水平,所以不负
责任。象这样的事情在实践中经常遇到,也说明质量标准的重要性以及不明确时
产生的严重后果。
3、语境适度无限

合同书写规范合同的语言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