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涨价“肥”了谁?
殷 平 自2003年12月以来,中央4个月内连发9个重要政策以稳定化肥价格,但是化肥的价格还是涨了起来。奇怪的是,一些正规的化肥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声称,他们的利润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比价格上涨前下降了
自处长陈国庆在《经济》杂志采访时说,他们有着一肚子的苦水倒不出。
据陈国庆介绍说,煤是生产尿素的主要原料,而与去年同期相比原料煤价格上涨了40%左右,每吨上涨了240元,燃料煤的价格也上涨了30%以上,而该企业的尿素出厂价只上升13%-15%。
生产复合肥的主要原料为磷酸一铵、进口钾肥等,而磷酸一铵市场价格上涨了30%左右,进口钾肥也上涨了30%以上,从而导致复合肥的生产成本提高了80元-100元,比去年同期增幅达15%,但是成品价格仅提高了5%-10%。
由于国家发改委从去年底至今年3月,连续出台了多项政策平抑化肥价格,化肥价格的上涨得到抑制,但成本增加的速度一如既往,超过了产品价格的上升速度。
更让红四方公司感到不公平的是,市场上大量存在的假劣及偷减养分的复合肥,由于成本低,所以出厂价都非常低,但零售价却和红四方公司产品相差不多,这就给经销商留下了更大的利润空间,所以成为不少经销商争相推销的对象,而对利润较小的正规厂家复合肥则冷眼相待,能卖就卖,不能卖就算了。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已经成为这个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据了解,因氮肥生产的程序化比较严格,一般不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而在门槛较低、且以养料含量计算成本及价格的复合肥,不少中小化肥企业从中大做文章,实际养料含量大大低于包装袋标注的含量。如包装袋上标注生产养分≥25%的复合肥,实际总养分一般只有20%,甚至更低。
安徽红四方公司销售公司经理陈勇介绍说,虽然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但不少生产养分≥25%复合肥的小企业,成品出厂价格只从去年的每吨650元涨至现在的710元。而正规厂家的此种养分含量的复合肥,一般出厂价都为每吨780元-800元。而根据成本核算,此种复合肥目前必须每吨达到760元才算保本。
这其中的猫腻就在于偷减养分减少成本。一个百分点的养分含量需要成本30多元,偷减5个百分点的养分,也就意味着其成本比实际低150元。以养分≥25%复合肥为例,其合格品成本一般为每吨760元,而偷减5个百分点的成本仅为610元,而它的出厂价为710元,这样每吨依然可以赚取100元的利润,而正规厂家每吨最多只能获取40元的利润。
事实上,那些被偷减养分的复合肥最后到农民手里的时候,每袋价格往往仅比正规复合肥低1元,经销商经营偷减养分的复合肥的利润可想而知。而对于知识欠缺的农民来说,很难识别真伪,看到包装袋上标注的养分含量都一样的,往往就会为省1元钱而购买了偷减养分的化肥。
“这种现象并不是个别地区有,而是在全国范围普遍存在着的。”陈勇义愤填膺地说。
《经济》杂志还调查了解到,有一些企业由于前期对市场预测不足,在淡季以低价格大量收款开票,在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后,为弥补自身损失,不顾农民利益和国家法规,通过降低产品养分、胡乱标示、假冒名牌等手段,大肆生产假冒伪劣化肥。
安徽省在前一阶段对种子、农药、化肥等重点农资产品进行了集中整治,、,立案查处涉农案件860余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化肥行业。
3月16日至18日,安徽长丰县人大代表对该县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进行3天的检查,共检查了经营种子、农药、化肥的商店25家,发现无经营许可证、无营业执照经营的6家,另有5家执照早已过期。在杨庙集贸市场,一家修自行车的摊子也摆了个种子销售摊,干起了农资生意。
期待洗牌
据业内人士分析,包括化肥在内的农资流通领域一直比较乱,主要是因为市场无序,许多个体经销商惟利是图。
安徽徽商农家福公司总经理赵其春说,过去化肥流通领域是“一主两辅”的流通体制,即以供销社销售为主,各级农业部门和生产企业直销为辅。但是现在这种体制已经被打破,但新的流通体制又没有形成,从而导致其中涌现出诸多问题,也缺乏可以主导市场的龙头企业。
目前在国内的农资流通领域,零售商主要是那些个体经销商。这些经销商的违规成本很低,也不具备提供售后服务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法律意识淡薄,因此很容易被不法的生产商所利用。
一些正规的化肥生产、销售商呼吁,在农资流通领域必须进行一场清洗运动,同时政府必须加大打击制假售假的力度。
据了解,安徽徽商农家福公司已经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第一家连锁农资超市,希望通过现代化的规范管理、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等措施,打造农资零售的主渠道。
实际上,国内的农资连锁市场
化肥涨价“肥”了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