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肺结核南华大学附一医院四内科胡耀明一,概述(一)定义: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许多脏器, 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二)流行病学: ?1,历史?2,肺结核是传染病第一杀手; ?3,目前疫情:全世界( 1/3 ),中国。?4,影响疫情的因素: ?(1)大量耐药菌株的产生; ?(2) TB 与 HIV 双重感染; ?(3)大量人口的流动; ?(4)政府投入的减少。(三)临床特征:多呈慢性经过,表现为结核中毒症状(低热、乏力、消瘦、夜间盗汗等),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咯血等) ?二,病因?结核分支杆菌:分四种:人型、牛型、鼠型、非洲型? MTB 长 1~4 um ,宽 ~ um ,无芽孢,无鞭毛及荚膜,经染色后有抗酸性,无内外毒素。其特点有: ? 1 ,多形性:典型者呈细长稍弯曲两端圆形的杆菌,其他形态有 T、Y、V、球形、丝状等。? 2 ,抗酸性: MTB 可抵抗盐酸酒精脱色作用。? 3 ,生长缓慢:其增代时间为 14~20 h。 4,抵抗力强: ①抗干燥,抗潮湿,抗寒冷; ②抗一般消毒剂及杀菌剂; ③抗吞噬细胞消化,易产生耐药性。但是:(a)怕热: 60℃30分钟死亡; 95℃1分钟死亡;( b)怕阳光:阳光下暴晒2~3小时能杀死 MTB; 短紫外线 10分钟即可杀死之。?5,菌体结构复杂:主要为类脂质、蛋白质和多糖类。其中蜡质约占类质脂总量的 50% ,其作用于结核病的组织坏死、干酪液化、空洞发生以及结核变态反应有关。菌体蛋白是结核菌素的主要成分,诱发皮肤变态反应,多糖类与血清反应等免疫应答有关。 6,有四种不同代谢群: A群;生长繁殖旺盛群,此群致病力强, 传染性强,存在于细胞外。如空洞中。 B群:细胞内群,存在于巨噬细胞内, 酸性环境,氧含量少。 C群:偶然繁殖群,存在于包裹的干酪坏死病灶内,常处于休眠状态中,偶可回苏。 D群:完全休眠群,无致病力,无传染性,任何药物对其无作用。?三,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一)传染源:痰菌阳性的患者才是传染源。且其传染性的大小与痰内菌量的多少有关。直接涂片阳性者属大量排菌。而涂阴培阳者属微量排菌。?(二)传播途径: ?1,呼吸道感染:飞沫;痰菌阳性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2,消化道感染:未消毒的牛奶可引起肠道结核; ?3,皮肤感染; ?4,生殖道感染。(三)易感人群:婴幼儿、老年人、 HIV 感染者、免疫抑制患者、慢性疾病患者、山区及农村居民等。(四)影响传染性的因素:取决于患者排出菌量( MTB) 的多少、空间含 MTB 微滴的密度及通风情况,接触的密切程度和时间长短以及个体免疫力的状况。
第五章肺结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