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董存瑞的小红花”
我们需要学习
有一次听一堂语文课,课题是〈〈董存瑞炸碉堡〉>。快下课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有没有什么疑问?”,一位学生说,老师, 董存瑞是不是得到了小红花?老师说,你们说呢?同学们都说,”董存瑞的小红花”
我们需要学习
有一次听一堂语文课,课题是〈〈董存瑞炸碉堡〉>。快下课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有没有什么疑问?”,一位学生说,老师, 董存瑞是不是得到了小红花?老师说,你们说呢?同学们都说,,让人疑惑的是,学生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觉得我们的课堂是不是存在什么问题?
在讨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老师们提出的方法简单而且实用。比方,适当的物质刺激,发些小奖品;引入竞争机制,也就是荣誉刺激,获胜者可以得到小红花;加强课堂直观,让学生易于承受,易于操作;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愿学--—--—认真想一下这些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来之于外在的刺激和老师的引导。提出“董存瑞是不是得到了小红花?”这样的问题也就缺乏为怪了,也许学生的潜意识是说,董存瑞是为了得到小红花才去炸碉堡的吧。这和《课标》》要求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应当更高的层次来要求学生,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免受外族欺凌,为了发生自然灾害时,我们不被饿死,同学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学习,学习。这应当成为一种信念,当学习成为一种需要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抑制困难去学习了。
有感于”董存瑞的小红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