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高一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第一课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时间:汉朝以后)
小农经济具
高一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高一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第一课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时间:汉朝以后)
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稳定性的特点
小农经济的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宋朝出现利用水力高转筒车 明清时期的风力水车
小农经济的评价、影响:积极:有一定生产积极性和生产资料;有利于精耕细作的发展
消极:十分脆弱(自然灾害等);规模小,不路与扩大再生产和交换,近代阻碍生产发展
第二课
:冶铜技术 商周晚期:青铜铸造 铁器 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南北朝:灌钢法 商朝:原始瓷器 东汉:青瓷
朝贡贸易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族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明清:因为实行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只开放广州十三行作为通商口岸
影响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水陆交通、政局、政府政策
第四课
那时的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这种土地国有制被称为井田制 春秋时期,井田制被破坏
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抑制土地兼并)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重农抑商 重农是本业 工商业是末业
明清两代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明朝初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评价:消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启示: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坚持对外开放;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积极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
第二单元
第五课
——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到达非洲西南的海角“风暴角”即“好望角”
——到达印度
——西班牙皇室支持下哥伦布开始横渡茫茫的大西洋——发现新大陆(美洲)
~1522年——西班牙皇室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
,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根本不知道的地方,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对世界: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冲击了教会神学理论 对欧洲: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西欧准备了资本原始积累,揭开了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
序幕 对亚、非、美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殖民统治、经济掠夺等);冲击了当地落后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第六课
海上车马夫——荷兰
18世纪海上霸主——英国(三次英荷战争;英国打败法国) 16世纪海上霸主——西班牙
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并改名为纽约
殖民扩张的影响:
第七课
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端——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
15世纪末至19世纪,欧洲——圈地运动
标志着工业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瓦特蒸汽机(1785年)
影响七:
环境破坏逐渐加重
启示: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
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厂的出现
2、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城市化进程加快。
3、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变化: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4、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自由主义和殖民扩张。
5、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6、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7、工业革命对环境破坏逐渐加重。
第八课
: 1、生产力领域:促进生产力的又一次飞跃发展,使 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关系领域:垄断组织的出现3、世界市场的发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第四单元
第11课
一五计划(1953-1957)基本任务一: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高一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