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均州沧浪亭之沧桑和文化价值.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均州沧浪亭之沧桑和文化价值
四千年前大禹到沧浪治水;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到沧浪闻孺子歌;二千三百年前屈原到沧浪与渔父歌,由此出现了沧浪,形成了沧浪文化[1]。
而今国内八个地方有沧浪地和沧浪文化的元素,这八个地方是:武昌兴六年小春卄八即清·咸丰六年(1859年)三月二十八日,新建沧浪亭落成。
均州沧浪亭在清·咸丰六年(1859年)前第三次被毁。
(七)第四次修建年代
均州沧浪亭于清·咸丰六年(1859年)第四次修建。
(八)第四次被毁年代
民国《续修大岳太和山志》卷七中:
贾笃本《重修沧浪亭记》:“光绪庚寅春罹红羊,亭殿灰烬,十余年来,瓦砾盈场,榛塞径,春秋佳日,邑士女无复游观之所,窃惄焉伤之。客岁,萧君瀛峤与余订商,请拨工款以峻龙山之文笔,之役始,意累级五重,既因势而高峻,瓦石不易升,遂以三层而止,尚有羡余。维时重修斯亭之举已心焉,计之矣。”“今初春,瀛峤复过商,将从事于此,而虑经费太绌,适得旧家子苏江体先人德意,仰答神庥,慨捐钱五百缗以为之助,而丁君季方实赞成之,于是鸠工庀材,诹吉率作。一切指挥擘画,皆瀛峤、乔梓及王君子敬任之。殿宇如前式,亭则层楼叠榭,视旧制有加。夏涨不兴,匠役用命,甫五阅月而落成。” 解读:
·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春,沧浪亭失火被毁。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均州沧浪亭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后复建,并在龙山宝塔(即文笔塔)建成后【龙山宝塔建于清·光绪二十五~三十二年(即1899~1906年)】清·光绪三十三~三十四年(1907~1908年)开始了均州沧浪亭第五次修建。
均州沧浪亭在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第四次被毁。
(九)第五次修建年代
均州滄浪亭于光绪三十三~三十四年(1907~1908年)第五次修建。
(十)第五次被毁年代
1958年9月1日丹江口水利工程始建,1967年丹江口大坝开始下闸蓄水,均州沧浪亭第五次被水淹而毁。
千年均州沧浪亭历经沧桑,五建五毁。历史进入到二十一世纪,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完工,滚滚流淌了亿万年的沧浪之水,将浩浩荡荡北上,造福首都北京和北方人民。而我们的沧浪亭因之消失了50年。均州沧浪亭是不可消失的,失毁一次,复建一次,再失毁,再重建,我们期待着均州沧浪亭的第六次新生!
二、均州沧浪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沧浪地出现于四千年前的大禹治水时,具有古老悠久的历史,其地域文化便是沧浪文化的雏形,也是大禹治水文化。二千五百年前孔子沧浪闻孺子歌,二千三百年前屈原在沧浪与渔父歌。由此所形成的沧浪和沧浪文化具有历史的久远性[1]。

沧浪文化源于中华人文始祖、治水英雄大禹,教育圣人孔子,文化伟人屈原,因而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1]。

丹江口市是中国沧浪地的源头,是沧浪文化的源头。沧浪地源头承载了久远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因之在中国的历史上影响深远[1]。

沧浪地属楚国地域,沧浪文化发生形成于春秋战国时的楚

均州沧浪亭之沧桑和文化价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妙玉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