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
【摘要】 检索近年来国家正式期刊发表的相关文献, 总结近年来中医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法方药、疗效观察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和防治思路。中医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肾、肝、、高雄性激素表现、月经周期、排卵情况、妊娠与否、治疗时间、中西医治疗对照以及基础体温、B超、性激素水平测定、胰岛素测定等方面变化来观察评判治疗效果, 从而分析用药规律, 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了治疗思路、临床用药指引和依据。
4 防治思路
有研究表明, 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遗传观点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源于胚胎时期子宫内高雄激素环境[19],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就已经出现[20], 运用中医“治未病”优势, 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易感人群进行早期干预, 对预防该疾病有积极的意义。肾藏精, 主生殖, 天葵不至, 卵泡不长。而肾虚冲任不调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基本病机。故对在青春期出现月经不调、高雄激素血症的患者应该及时治疗干预, 予以补肾健脾、化痰祛湿、舒畅气 机, 调整月经周期, 积极治疗兼证;对在青春期已经出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顺应肾阴阳变化, 补肾调周[21], 促进了卵泡正常发育, 对预防和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5 讨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从青青期开始发生发展的疾病, 症状复杂, 病程反复, 患者多因月经周期改变和不孕求诊, 对女性生理和心理健康影响较大。肾为先天之本, 主生殖;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肝主疏泄, 调畅气机;中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以补肾为先, 加以健脾祛湿, 疏肝解郁, 行气化痰, 活血化瘀, 辨证论治, 治病求本, 能有效重建正常月经周期, 改善临床症状, 改善卵巢内分泌状态, 促进卵泡发育, 提高子宫容受性和生殖机制, 提高受孕率。治疗副作 用较少且反复率低, 能明显调节多囊卵巢综合征诸证[22-27], 疗效肯定。但循证医学尚缺乏统一的标准, 未形成一套标准的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疗程仍较长, 对中药的作用机制等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丹青, 黎桂曹.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概述. 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0(12):55-56.
[2] 刘伟伟.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诊疗进展. 光明中医, 2018, 33(4):592-594.
[3] 罗颂平, 谈勇. 中医妇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20-25.
[4] 张璐, 陶颖莉.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32(4):75-78.
[5] 许玉刚. 中药加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 128例疗效观察. 世界中医药, 2014, 9(8):1079-1082.
[6] 余玲玲, 梁瑞宁, 魏俊英, 等.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症候研究. 河南中医, 2013, 33(7):1171-1172.
[7] 郑美玲, 卜德艳, 秦竹. 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现代研究进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16(10):124-126.
[8] 李亚茜, 俞超芹, 翟东霞, 等. 基于文献多囊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