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分析
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常表现为“不听话”、“不礼貌”、“恶作剧”等。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自己,一点小事就计较
留守儿童心理分析
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常表现为“不听话”、“不礼貌”、“恶作剧”等。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自己,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
2、存在孤僻心理与人际交往障碍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父母都有依恋倾向,依恋是幼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依恋的程度与性质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影响他们的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和性络特征。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乏最起码的心理交流机会,内心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相当一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时有失落感,在一段时间里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变得自闭,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等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
3、有被遗弃的感觉
在留守儿童的潜意识里,经常会拿自己和村里那些父母都在家的非留守儿童对比,而这种对比往往更让他们感觉到内心的孤单和寂寞。他们所感受到的,不光是日常生活照顾的不一样,别的儿童所得到的关爱以及其完整的家庭,也往往成为他们羡慕的对象和自卑的缘由。特别是有的孩子长久没与父母联系,生活学习没有得到妥善安置时,往往有种被父母遗弃的感觉。
4、对父母充满怨恨
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打工不理解,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甚至故意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父母外出务工,不仅让留守儿童感到了内心的孤单与忧虑,并且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长时间缺少交流与沟通,很多留守儿童常常感觉到父母的陌生和遥远,从而导致孩子与父母情感上的隔膜和疏远。
5、柔弱无助
如不愿与人交流,与人谈话时易掉眼泪,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感到压抑和苦闷。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个时候他们需要有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有人加以正确的引导。但由于父母远离他们,往往缺少了与父母直接沟通与交流的机会,因而也就感到柔弱无助。
6、道德品行问题
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有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而农村教师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十分有限。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这些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意义
留守儿童心理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