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抗栓及溶栓
第1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非ST段抬高凝血系统,形成凝血酶并激活血小板,血小板聚集,释放致凝因子,两者共同作用,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稳定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致血栓形成。
第11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不稳定性心绞痛:血栓常不稳定,在纤溶机制的作用下,血栓很快自溶,有时血栓仅持续12~20秒;血管收缩或痉挛
非ST抬高心肌梗死:斑块破坏更严重,血栓阻塞更持久,可达1小时;或IRA完全闭塞,侧枝循环。
ST抬高心肌梗死:冠脉管腔完全闭塞,相关动脉又无足够的侧枝循环血流,血栓在短期内又不能被纤溶系统溶解。
第12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抗凝系统
在血栓形成的同时,激活内源性纤溶系统,使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内源性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u-PA)增加,溶解已形成的血栓。限制血栓的继续形成和扩大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PAI)(亦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能降低tPA的活性,
活化蛋白C可灭活PAI而增加纤溶活性。
第13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凝血活化
(凝血酶生成)
血小板
凝血因子
纤溶抑制因子/调节因子
PAI-1
a2-抗纤溶酶
富组织胺糖蛋白(HRGP)
凝血抑制因子/调节因子
ATIII
蛋白C
蛋白S
HCII
纤溶酶活化
纤维蛋白溶解
第14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一个动态、连续过程,伴随着血栓形成和血栓溶解两个彼此相反的过程,此消彼长,彼消此长。体内凝血与抗凝、凝血与纤溶、纤溶与抗纤溶之间好比阴阳两个方面,只有阴阳平衡,血液才能呈正常流动状态,既不形成血栓,也不发生出血。阴阳的平衡和失衡伴随着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疾病过程,和疾病的稳定与不稳定有关,决定了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和转归。
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15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诊断与危险性评估
目标 急诊科对疑诊AMI的患者应争取在10min内完成临床检查,描记18导联心电图(常规12导联加V7-V9、V3R-V5R)并进行分析,对有适应证的患者在就诊后30min内开始溶栓治疗或90min内开始直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缺血性胸痛和疑诊AMI患者的筛查
第16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缺血性胸痛和疑诊AMI患者的筛查和处理程序
第17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第18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缺血性胸痛患者可能的临床转归
第19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ACS的抗栓治疗
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塞氯吡啶 GPIIb/IIIa受体拮抗剂
抗凝:肝素钠,低分子肝素
第20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抗血小板治疗
第21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第22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血栓栓子
血管壁损伤
血小板附着
血小板激活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栓子的形成
第23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血中浓度 150 - 350 X 109/L
特点 无核,多颗粒
存活周期 9-11 天
功能 形成止血栓子 (血栓)
血小板的特性
第24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粘附的血小板
第25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血小板聚集
形成血栓
血小板的粘附和激活
血流中的正常血小板
血小板粘附于损伤
的内皮表面并被激活
血小板
内皮细胞
内皮下腔
血小板粘附到内皮下腔
血小板血栓
第26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血小板通道
介质 抑制剂
ADP 氯吡格雷(波立维、泰嘉)
凝血酶 水蛭素
血栓素 A2 阿司匹林
第27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血小板激活通道
血小板激活
纤维蛋白原
TxA2
纤维蛋白结合位点
急性冠脉综合征抗栓及溶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