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疼痛的实验设计
讲课内容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学生实验设计
一、实验设计
一、实验设计
科研设计:
为科研实践制定的一个科学而合理的总体计划方的数据差别中,找到实验因素的本质所在
对照组效应=非实验因素效应(非特异性因素效应)
实验组效应=非实验因素效应+实验因素效应
实验因素效应=实验组效应-对照组效应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例如:热板法观察吗啡对小鼠的镇痛效果。
实验因素:吗啡
实验之前:小鼠对疼痛反应的潜伏时值:15S
实验组注射吗啡:小鼠对疼痛反应的潜伏时值:45S
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小鼠对疼痛反应的潜伏时值:25S
实验因素的效应为:45-25=20S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常见的对照形式
安慰剂对照
空白对照
实验对照
自身对照
标准对照
对照应符合“齐同对比”的原则:除了被研究的药物不同外,其它实验条件应尽量相同
四、学生实验设计
科研工作的一般步骤
调研选题
初步实验设计
预备实验
开题报告
正式实验设计
正式实验
结果分析
书写论文
四、学生实验设计步骤
来源:1)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
2)查阅文献
科学性 创新性 可行性
四、学生实验设计步骤
明确
突出
不能贪多
四、学生实验设计步骤
实验方法:一般选用公认的、可靠的
允许创新
观察指标:可靠
客观
定量
四、学生实验设计步骤
实验动物
动物模型的制备应遵循:相似性
重现性
实用性
可靠性
实验标本
四、学生实验设计步骤
重复原则:
一般情况下选取的重复例数:
小动物(鼠、蛙)每组10~40例;
中等动物(兔、豚鼠)每组8~30例;
大动物(猫、犬)每组5~10例。
根据以往资料估算实验例数:
①以百分率为指标的实验:已知A药有效率是P1,B药的有效率是P2,则欲以80%把握取得P<
1-(P1+P2-1)2
n(80,)=×----------------------
(P1-P2)2
例如已知A药平喘率为90%,B药平喘率为60%(P1=,P2=),则:
1-(+-1)2
n(80,)=× ------------------- =
(-)2
即每组44例,共88例即可有80%把握取得P<。
②以均数为指标的实验:两组均数对比实验时,可根据已知的两均数这差(D)和标准差(S),用下式估算出80%把握可得P<
S
n(80,)=×(-- )2 +
D
例如已知某高血压动物模型,血压的均数及为180±33mmHg,现试用新降压药,以血压降低30mmHg(即降到150mmHg以下者)为有价值,应取的重复例数为
33
n(80,)=×(--)2 +=
30
每组21例,共42例,即可有80%把握得到P<。
四、学生实验设
有关疼痛的实验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