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手抄报
篇一:中国交通工具的演化
中国交通工具的演化
内容提要:所谓交通工具的变迁,指的是人们代步工具的演化。人类最原始的交通工具是人的双脚,之后又出现了畜力、风力等交通工具。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列强的殖民扩张,西方先进的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一些爱国的仁人志士不甘落后,努力创立自己的交通事业,在陆地、航空、水运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关键词: 交通工具工业革命 殖民扩张 水陆空交通
一、陆上交通
人类最原始的交通工具是人的双脚,此后人类又驯服一些动物如马、驴子等作为乘坐工具或乘坐工具的动力。与此同时,以人力作为动力的轿子和以风力作为动力的帆船也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与畜力交通工具长期并存。
鸦片斗争后,随着列强的侵入,上海最先开埠,一些近代交通工具纷纷涌入。人力车应是日本的舶来品,1874年,一个叫米拉的法国人,从日本引进,故又称东洋车。最初是用铁皮包着木头轮子,后改为充气胶轮。为求醒目计,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
自行车于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首先拥有它的是在沿海做生意的西商。 上海第一个拥有脚踏车的华人,据埃米莉·哈恩《宋美龄传》说,是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
1902年3月,上海人争论最多的是一种能够在街上自动行驶的四轮怪物,这就是汽车。据说是寓沪西医为求出诊便利,大约在1901年时由一位叫李恩时的匈牙利人引进到上海的。从那时起,上海乃至中国才有了汽车。
上海最早引进的公共交通工具是有轨电车。1908年3月5日,自南京路外滩到今西藏中路领先通车。最早的电车为一节车厢,车速很慢,乘客可随时上下。但由于封建传统的约束,老百姓怕“触电”,不敢乘。经过一再传播和保证,乘的人多了,就分成头等和三等票价,头等多为洋人所坐。
中国在1914年引入无轨电车,由上海的英商最先在租界内营运。1950年之后,不少中国的城市都起先建立无轨电车系统。
1934年,上海又出现双层公共汽车,还有双层码头、双层轮渡,被称为上海“双层交通工具”。
新中国诞生后,1956年7月14日8时,在吉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总装线上,依次驶下第一批12辆“解放牌”载重汽车,标记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2000年,中国最终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2002年,全国汽车产量325万辆,成为世界五大汽车生产强国。2022年中国汽车产量连续三年居全球榜首。
火车的引进比汽车要晚,19世纪70年头,外国商人擅自修筑淞沪铁路,不久就被撤除。80年头初,清政府起先修筑唐胥铁路,从国外引进蒸汽机车。由于清政府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胆怯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旁边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
新中国成立后,国产“解放”型蒸汽机车起先取代进口机车。1958年,中国试制胜利第一台内燃机车。1101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我国此时此刻根本道别了蒸汽机车,普遍运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已经崭露头角。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正式付诸实施,主要干线起先“时速200公里”的高速运行,中国铁路开启“追风时代”。
二、水上运输
在陆地交通工具开展的同时,水上交通工具也渐渐成型,从人力划的板船到风力带动的帆船,再开展到用蒸汽机为动力的汽船、轮船。
中国造船的历史虽然悠久,但16世纪以后,航海和造船的技术已慢慢落后于西方。清朝雍正年间〔1733一1735〕蓝鼎和《鹿洲初集》云:番人造船比中国更固。 鸦片斗争后,轮船进入中国,1842年英国“魔女”号抵达上海,这是国人见到的第一艘轮船。 19世纪70年头初,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20世纪90年头,随着马路、铁路和航空业的开展,渐渐萎缩。有的转向高档旅游效劳业。
三、航空事业:
二十世纪最重大的独创之一,是飞机的诞生。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驾驶“飞行者”号试飞胜利,人类从今实现了自由翱翔的幻想。
1909年9月21日, 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由冯如制造并驾驶的飞机在美着中国航空事业的起先。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1949年有52条民航线。改革开放后,开展快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随着时代的改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四周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给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中国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手抄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