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教案 文选 巫山巫峡
巫山巫峡
《水经注》
一、作品介绍: 1.《水经注》和《水经》
《水经注》是给《水经》作注的,《巫山巫峡》从《水经注》选出,题目自加。
《水经》是我国古代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也?” 郭仲产:南朝刘宋时人。据《隋书·经籍志》记载,他著有《荆州记》。《新唐书·艺文志》说他著有《荆州记》
地理志:即《汉书地理志》,“志”是历史著作中的一种体裁。“志”的内容是关于政治经济,典章制度等方面的开展,演化的状况,带有专题性质。“志”这种体裁是《汉书》作者班固缔造的。它与《史记》的八书有同样的性质。《汉书》有十志,《地理志》为其中一篇。
巫山在〔县〕西南;这是应劭给《地理志》作的注。原书无“县”,郭仲产引用时加进“县”字县,指巫县。隋朝时改为“巫山县”。
将:副词,表揣测语言,略等於“也许”。居治:指改府机关所在地。居,居停,停留。治,治所。汉代刺史“居无常治”,即没有固定的治所。
而:然而,可是,今:指郭仲产所处的时代。 按《地理志》巫山位置在巫县西南,观在却在县东。
一也许是巫县的政府机关的所在地不固定的原因吧!即是说,东汉与南北朝时巫县县府不在一地,但无考。
郡县:本为两级行政机构,郡以下为县,但因巫县曾作过郡的政府所在地〔战国时楚曾设“巫郡”,秦改为“巫县”,归“南郡”管辖。三郡”,郡机关,郡治就设在巫县〕故称郡、县。
居治:金文 ,小篆 ,《说文》“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 俗居从足,段玉裁《说文》 有居, ,處也,从尸得几而止,凡今人居处字古只作 作。居,蹲也,凡今人蹲踞字,古只作居。〔“ 陈也,象卧之形。”五筠曰“各本篆作 ,本当作 模陈之人也,有从文者,始垂一足而作 ”处直,〕
治:治理→治理的地方。
居治,治理政事的地方,即政府机关所在地。〔汉代制度“居无常处”即没有固定的治所〕
无恒:恒,漫长,固定不变。
江水歷峡,东,迳新崩滩。此山因汉帝和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 歷:“历”的繁体,歷,曆,“历”的异体。
新崩滩: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四川巫山县东。崩,指巫山〔《汉书·五门志》记载“秭归山”〕崩土至滩,叫“新崩”因晋太元二年又崩故。滩,江河中水浅,石多,流急之处。
汉和帝:名刘肇,为东汉第四个皇帝,永元十二年,即公元101年。 晋太元:东晋孝武皇帝的其次个年号,晋太元三年即公元377年。 这两次两崩可能由于地震造成,后崩据作者作注已101多年,称“新崩滩”当时当地人在二次崩后名之。
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今滩上有石,如圆如箪,或云似笥,假设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
水逆流:因为山崩把水流截断了,所以江水倒流,洪波涌起。 或:有的,无定指代词。
箪〔dān〕:古代盛饭的器具,用竹或苇编成,圆形。 笥sì:古代盛饭食或衣物的竹器,方形。 陨yǔn:从高处掉下。陨落。
致:本为动词,把东西送到必须的目的地,使至〔让从来,即“招致”“导致”〕
至和致有区分,“至”到,“致”使到。一为不及物,一为及物,后虚化为“以致”〔表由于上述缘由而发生后面的结果,为连词〕这里仍为动词。
怒:人发怒,→水发怒〔水势汹源奔腾〕使动。 湍tuān:急流的水 水势急
这句指不放在江中,使得湍急的流水更加汹涌澎湃。 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
——那倒塌后山崖听余下来的局部〔所余山崖〕,与四周众山峰比拟,还是很高的。
颓,假借字,本字为,匮tuí坠落,着陆颓,秃貌→例塌→落下
岩〔巗,嵒〕y
古代汉语教案 文选 巫山巫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