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流浪儿往事前程
芦海英 胡仕芳 这些孩子像浮尘一样在城市间飘着,也许明天将再也找不到他们。关于他们的小小故事,会成为渐远渐淡的记忆,并最终被忘记。而那个时候,这些孩子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是否也能像大多数孩子背景:流浪儿往事前程
芦海英 胡仕芳 这些孩子像浮尘一样在城市间飘着,也许明天将再也找不到他们。关于他们的小小故事,会成为渐远渐淡的记忆,并最终被忘记。而那个时候,这些孩子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是否也能像大多数孩子一样长大成人。
这是些流浪儿童,今年3月22日石家庄市少年儿童保护教育中心建立以来,他们陆陆续续被收容进来,在这里学习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后遣送回原籍。
长长的往事
“来到这里的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不幸的家庭,一段苦难的经历。”少保中心的工作人员开口介绍孩子们的情况之前会做这样的概括。少保中心的孩子年龄在8岁到16岁之间,与他们的年龄相比,他们每个人所经历的往事似乎都太长了。
徐冰自己讲述的经历是这样的:我记得的事情是,我家在苏州市,离火车站不远。家的附近有不少树,有桥、马路、公用电话。家里有爸爸妈妈和姐姐。他们叫什么名字忘了,记得姐姐的脸圆圆的,经常笑,他们叫我路路。家里开着小卖部。上学前班的时候,父母吵嘴了,然后妈妈带我到了杭州。妈妈和杭州的一家兄弟俩好上了。他们主要是靠偷东西生活。妈妈让我管其中的一个叫爸爸另一个叫叔叔。后来妈妈突然走了,那兄弟俩嫌弃我,几乎天天打我。我就离开了杭州,开始流浪的生活。一路要饭到南阳,被一对老爷爷老奶奶收留,还让我上学。一年后,老人把我送给了西宁的一家做儿子,改名叫徐冰。这对爸妈不让我上学了,让捡废品卖钱。规定每天不少于20斤,少了就打。有时候细铁棍都能打弯了。我被打怕了,就跑。先是在西宁要饭,白天要饭,晚上就睡在桥下。天冷了就把身体贴到暖气管道上。后来流浪到兰州,被遣送回南阳,从南阳流浪到郑州。从郑州流浪到安阳,从安阳流浪到邯郸,从邯郸流浪到石家庄。我在郑州、南阳、安阳、邯郸都过过一个春节。
徐冰的故事是少保中心孩子最普通的经历。四川男孩小凳子,12岁了,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汪栋卫曾和妈妈、妹妹一起被卖给山村一个光棍,卖价8000元。赵洛洛四岁时因为得了大脑炎数次被父母丢弃,每次他都找回家去。最后一次丢得太远了,他回不去了……
这些孩子的故事里有很多共同的情节:被遗弃、暴打、挨饿、受冻。在童年的时候就见过最阴暗的东西,领教过人性最残忍的一面。即使是少保中心的档案也无法一一记清他们的经历。
短暂的幸福时光
记者采访时正赶上孩子们很忙。他们在给小凳子起名字。小凳子七岁从四川老家出来流浪,今年12岁了。他记得自己的名字叫“小凳子”。到少保中心后,老师组织大伙给他起名字。全少保中心现在有42个孩子,他们给小凳子起了200多个名字。
孩子们在少保中心的生活无疑是很幸福的。他们可以按时吃上三顿饭,在六人一间的宿舍中有自己一张干净的床。而且在这里他们被当做孩子对待。流浪的过程中,成年人往往以强者的面目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于小雨说大人是“凶猛的”。小凳子回忆一个中年男人对他特别关心,然后趁他睡觉偷走了他捡破烂攒下的20元钱。而在这里大人们以保护者的身份出现。
背景:流浪儿往事前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