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调节财产分布培育“橄榄型”社会结构
本刊编辑部 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收入迅速增加、市场体系迅速发展,我国居民部门拥有财产的总规模一直陕速增长,家庭财富普遍增加,总额已跃居全球第三位,并且涌现出为数可观的“千万富翁”财水平的不同,是导致财产分布及财产性收入差距扩大化的重要原因。经过2000年以来11年的市场变化之后,我国居民持有银行存款的收益率大约在30%-40%,A股市场的上涨幅度约为100%左右,而房地产市场的上涨幅度则在800%-1000%左右。当然,在这一期间股市最高上涨幅度也已经超过了300%,还有一些股票涨幅甚至超过了1000%,因此,除非投资于股市的人员选择了这些股票,从而获得了超过10倍的收益,否则,投资于房地产市场的居民将获得更陕和更高的财产增值,这还没有计算如果他们将商品房出租获得的租金收入。由于房地产市场的特点是一次性投资金额较大,很多时候需要负债投资,因此,在10年前,选择投资房地产的居民少之又少。而股市由于具有较强的波动性,投资到股市将会面临非常大的市场风险,如果股票选择不当,可能还会出现较大亏损。我们可作一个简单的假设来说明此方面房地产投资的重要影响:假定有三位八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薪酬相同,生活支出相同,所以结余量(可储蓄量)相同,第一位把所有结余存入银行,第二位把结余的一半用作房产投资,第三位把全部结余投入房产,那么到目前,第―位的所有积蓄可能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连―套“好房子”都买不下来,第二位则可能是既有好房又有积蓄的“殷实人家”,而第三位已至少成为有多套房的“千万富翁”了。
第五,在我国经济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影响我国居民财产分布及财产性收入分配的不只是经济性因素,还有社会、制度、法律以及政策性因素等。
收入分配和财产分布调节很有必要
由于我国居民财产分布不均等化是一个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非常复杂的历史进程,因此,不宜对这一过程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给出简单化的价值判断,但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客观认识这―进程的影响。
从正面影响看,我国居民财产和财产性收入的快速增长是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结果,而这一进程也在不少方面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有利于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我国居民财产和财产性收入人均规模和总规模的提高,是“国”与“民”同富的表现和综合国力的组成因素之一,有利于壮大中等收入阶层,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投资能力――“有恒产者有恒心”,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可形成一定的支撑力、稳定力与推动力。
从负面影响看,财产分布差距拉大会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利影响。首先表现为,房价陕速上涨引致的财产分布急剧不均,会诱导企业家放弃实业经营,从而可能会导致产业空心化。一些经济学者认为,如果不加控制,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其他产业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简而言之,最终中国将会仅仅剩下两个行业:房地产行业和为房地产配套的行业。同时,新富阶层的畸形消费现象也会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财产分布过于不均等,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因为财富分配会通过“马太效应”而不断强化自身差距,导致社会财产差距的两极分化。另外,我国居民财产形成过程中非经济因素所导致的财产分布差距扩大,还会对居民的道德感、社会公平感带来直接伤害。
所以,关键在于使
贾康:调节财产分布培育“橄榄型”社会结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