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美丽的错误.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美丽的错误,无价的资源
南京市百家湖小学〔211100〕  贾 敏
[内容摘要]:学习活动是一个顺应的过程,是学生认知框架不断变革或重组的过程。其中主体的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往往构成了认知结构更新的一个必要前提可以把尺上任意一个刻度作起点,只要方便就行了。”
我们看到老师在处理这个所谓的“错误”时表现得多么睿智,由于不同学生的认知发展的平衡不同,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教师敏感地抓住了这个时机,积极引导学生观念上的冲突,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了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并通过积极的思考讨论到达了新的,更高水平的平衡,让学生的真知灼见在孩子的心底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4
三、因势利导,让学生的思维在辨析“错误”中深化
当我们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后,就应该对其合理利用,因势利导,让“错误”去点燃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而不是让其从眼前溜走,失去一个让学生思维深化的时机。
笔者在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时,一位教师就很好地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了因势利导:
老师以大家熟悉的篮球明星姚明导入,接着电脑出示三位同学练球的画面和多人争执的对话:
小华:我投得准,我投了25球,进了18球。
小军:我投得准,我投了20球,进了14球。
小兵:我投得准,我投了50球,进了42球。
提问:同学们你能说一说谁投得准吗?说说理由!
生1:看三人谁投进的球最多,小兵进了42球,所以他最准!
生2:不对!我们不能光看进球数,因为每人投球总数不同。如果给小军投100次的话,那么他进的球就可能超过小兵。
〔学生已经意识到不能光看进球数来判断,然而“错误”仍在继续〕
生3:我认为只要看谁的失球数最少就行了,小华7球没进,小军6球没进,而8球没进,所以小军投得最准!
师:从反面来考虑问题好似很道理!只要看谁的失球数少就行了,那么这个观点能不能成立呢?
生4:我觉得只看失球数也有问题,因为如果一个同学的投的总数少的话,那它的失球数肯定也小。
师:你说的这一点我赞成,如果老师只投一球,没进,那么我的失球数是1,但并不能证明老师投得最准。〔众生笑着同意〕看来只考虑进球数或者失球数都是片面的,你觉得它们都与谁有关系?
6
生5:我知道了,它们都与投球的总数有关系!投球的总数越多进球的次数也就越多。〔众生恍然〕
师:那么我们到底凭什么来判断谁投得准呢?
生6:我觉得应该看进球数占总数的比率。谁占的比率大谁就最准。
生7:对!应该看命中率,也就是进球数占总数的比率。
……
以上片段中,学生通过错误→推翻→再错误→再推翻,最终得出正确的认识,理解了“比率”的意义与作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学生的错误,通过对这些错误的讨论辨析,使学生初步理解了“百分数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思维水平也在这场辨析中得到了深化。
四、巧设陷阱,让学生在探索反思“错误”中建构
学生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常常会形成思维定势,思维惰性。当其面临新问题时常常会根据自己的思维定势,思维惯性去解决问题,从而常常形成错误的认识,发生认知的矛盾、冲突。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时机,故设陷阱,让学生在“错误”的泥潭里摸、爬、滚、打,在反思中形成正确的认识,提升反思的能力,思维的水平。
如一位老师在执教《轴对称图形》时:      

美丽的错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酒酿小樱桃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