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教学琐记
第 3 页
?秦兵马俑?教学琐记
?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在?秦兵马俑?的阅读教学中,我实现了一次充满激情近乎完美的对话,因为我们和作者通关键的是“自己对写作的热爱,有激情才能写出好文章〞。他正是有一股为中国拥有世界第八大奇迹而倍感自豪的激情,才写出了饱含热情的?秦兵马俑?。为了弥补缺乏,在一次去河南时特地转路到西安临潼去参观了秦兵马俑,并拍下了一百八十多张的照片。
第 6 页
接下来,孩子们便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我的手机也就成了“麦克风〞了:“请问当您第一次站到秦兵马俑面前时,是什么感受?〞“你真的感受到他们的呼吸了吗?〞“你印象最深的是那座塑像?〞“我只想对您说声谢谢,感谢您把这么精彩的兵马俑介绍给我们!〞“我真想像你一样亲自去看看。〞“想不到这篇文章出自一位校长的笔下。你一定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校长。〞……“杨校长,我想为你朗读一段课文。〞不知是谁提出了,立刻有许多孩子响应了。此刻我出于时间关系〔杨校长的时间可是珍贵的〕建议大家集体朗读。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毋须作任何朗读指导,孩子们读得激情飞扬。将那宏伟的气势充分地表现了出来。杨校长在电话里听了也不住地称赞。话题不知不觉地转向了对杨校长的评价,关健词有:亲切、谦虚、善施教化、像孔子眼中的水、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扬阳冲动地说:“杨校长你就是福楼拜,我们都会成为莫泊桑的。〞电话那边的杨校长也被感染了:“周老师,告诉孩子们,和他们通话我也非常开心,他们给了我更多的快乐。〞
道别前,孩子们“贪婪〞地向杨校长要起了照片。杨校长爽快地问:“好,说吧!你们多少位同学。〞
“六十二个孩子。〞我脱口而出,一转念自己怎么忘了,“不,还有我一个,六十三个。〞
第 8 页
“好,我记住了,六〔1〕班的63个孩子!〞接着就是一阵爽朗的笑声,我也笑着重复了一遍,孩子们全笑了,笑声使我们超越了时空……
“谢谢杨校长!欢迎杨校长到我们射阳来做客!再见!〞孩子们对着手机依依不舍地挥动着手臂……
剩下了几分钟,我们只是在读书。每个孩子读得都是那么的专注,那么的投入。
我知道这次关于?秦兵马俑?的对话,对他们的影响将是久远的!
附学生日记:
一次印象深刻的对话
〔陈雯〕
学了这么多的课文从来没有跟作者交流过,而今天却有了这样一次幸运的交流。我们最近学了一篇文章叫<<秦兵马俑>>。今天早上,老师如约带来了秦兵马俑的模型,另外还带来一个好消息。看老师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了,我心想:这次,老师大概又做出什么出乎意料的好事了吧!老师卖了一会儿关子,然后神秘地说:“我联系上这篇文章的作者了,他……〞老师话音未落,同学们一阵欢呼。“他愿意在今天早上九点至九点一刻和我们谈一谈!〞“吔——!〞教室都快炸了。老师接着介绍:“这位作者叫做杨新富,他是南京一所学校的校长,在我们第九册教科书上就有他的照片。〞老师拿着书让我们看,大家强烈要求到自己这里来,以便能够看得更清晰,我也只是马虎地看了一下〔感觉有些胖,嘘!嘘!小心被他听见〕。第一节课,大家压抑着内心的喜悦上完了。
第 9 页
冲动人心的一刻就要到了。5—4—3—2—1,“丁零—丁零。〞上课了,周老师让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要说的,以免到了通电话的时候紧张的说不出话来,就快打电话了,老师提了几个要求:有秩序、有礼貌。周老师让我和陈晨站在前面,来接听电话,再转述给大家
“嘟—嘟—嘟〞电话拨通了,大家屏住呼吸,十分紧张。我站在旁边小声地对陈晨说:“可千万别不通啊!〞“喂,你好。〞老师的一句话让大家提到嗓子眼的心放了下来。周老师接着说:“我们六〔1〕班全体同学向您问好。〞老师把话筒对准我们,大家说:“杨校长,您好!〞老师又接过电话甜甜地说:“听到我们的问候了吗?我们学生有几个问题想问你。〞老师把话筒给了陈晨,陈晨说:“喂,您好,我是陈晨,我请教您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您为什么要写这片文章?〞大家期待着,等着陈晨的答复,接着分别由陈晨、我、陈建树三人问了四个问题。
从这次谈话中,我认为杨校长是一个满腹经纶的人,他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他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极为悠久的民族。,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秦兵马俑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他当时为了给同学们写课文,大量收集资料,把能找到的都找到了。他为了防止人云亦云的情况,选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角色参加文章中,再添一个有概括性的结尾,那些兵马俑在他的笔下就变得栩栩如生了。杨校长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相融洽的,是互相提携的。是啊,我们不仅要多读书,还要多实践。杨校长第一次面对秦兵马俑时,心情十分冲动,他也有幸认识了发现兵马俑的老人,还拍了180多张照片呢。
第 9 页
【精选】《秦兵马俑》教学琐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