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真空拔罐疗法常识.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真空拔罐疗法常识
真空拔罐疗法常识
作者:王敬
主要指单纯罐手法,包括闪罐法、留罐法和走罐法。闪罐法即在某一部位(如穴位、病灶点)进行反复吸
附并立即使之脱落的一种手法。
1.浅吸闪罐法使罐体吸附在应附的部位上(罐前进方向罐体口稍提起、后部边着力肌肤、速度可快可慢,视病情、部位与治疗需要上下左右移动罐体),以皮肤上出现红、紫、黑色斑为度的一种手法。此手法作用力度、面积
都较大,与刮痧疗法有相似之处。操作前应在待走罐的部位
涂上“刮痧拔罐润肤剂”,否则易出现皮肤损伤和疼痛。一般背部走罐宜上下移动,胸部应按肋骨走行方向
来回移动,上下肢、腹部宜旋转移动(顺时针、逆时针均可)。
此法对经络气血不通、脏腑功能失调、外感等病症如腰痛、
肩周炎、坐骨神经痛,感冒发烧、高血压、支气管炎、哮喘、
慢性胃肠炎、痤疮等病症都可广泛应用,且效果颇佳。常用
走罐法有以下三种。
1.浅吸快移法使肌肤吸附于罐体内3~5mm,移动速
度为每秒约30~50cm,以皮肤微红为度。适用于体虚年迈、
儿童和病情表浅者如末稍神经炎,轻度感冒等。
2.深吸快移法使肌肤吸附于罐体内5~8mm,移动速
度为每秒约15~30cm,以皮肤表面红紫色为度。适用于经
络气血不通,脏腑功能失调的多种病症。使用部位常以背部
膀胱经即背俞穴为主。
3.深吸慢移法使肌肤吸附于罐体内8~12mm,移动
速度为每秒约3~5cm,以皮肤表面紫黑色为度。适用于久
寒痼冷,经络气血阻滞日久,筋脉肌肉失养等病症。
此外,真空拔罐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也不错,常用
的结合罐法有刮痧拔罐法、针刺拔罐法、按摩拔罐法、药物
拔罐法、艾灸拔罐法和其他拔罐法。
拔罐(吸附)时间
拔罐(吸附)时间原则上应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年龄
等因素和拔罐手法不同(如闪罐、留罐、走罐)而不尽相同。
一般而言,单纯拔罐(吸附)时间以10~30分钟为宜。若以
罐体大小而言,罐体大者拔罐(吸附)时间应稍短,罐体小
者拔罐(吸附)时间应稍长。若以年龄而言,青壮年拔罐(吸附)时间可稍长,年老或儿童拔罐(吸附)时间可稍短。若
以体质而言,体健肌丰者拔罐(吸附)时间可稍长,体虚瘦弱者拔罐(吸附)时间可稍短;若以病情而言,病重、疼痛、慢性病者拔罐(吸咐)时间可稍长,病轻者拔罐(吸咐)时
间可稍短;若以拔罐手法而言,留罐手法(吸咐)时间稍长,走罐次之,闪罐稍短。总之,治疗时间应有所限制但亦需灵
活运用,即中医所谓治疗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拔罐次数与疗程
拔罐次数与疗程主要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皮肤颜色变
化而定。慢性病或一般体质与病情拔罐后皮肤出现红、紫、黑斑者可3~5天拔罐一次或等皮肤红、紫、黑斑完全消褪后再拔罐。若需要急于治疗的患者(如感冒发烧、急性胃肠
炎),可轮换部位(穴位)进行拔罐,每日可拔罐1~2次。
起罐后的处理
起罐后一般无需进行特殊处理,起罐后被吸附部位局部
可涂上“刮痧拔罐润肤剂”,以防干裂疼痛。天寒时,体弱者应让患者注意拔罐(吸附)处的保暖以免受风
寒。拔罐后半小时内拔罐吸附处

真空拔罐疗法常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秋天学习屋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2-04-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