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雎》教案.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雎》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和才能:
1、理解《诗经》的根本知识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4、在熟读成诵的根底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才能。
5、深《关雎》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和才能:
1、理解《诗经》的根本知识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4、在熟读成诵的根底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才能。
5、深化理解这两首诗,进步学生诗歌鉴赏的才能。
过程和方法:
诵读法。反复诵读吟咏,争取当堂成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妙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具有初步鉴赏古典诗歌的才能。
二、教材分析
《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 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 说明了它的重要。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此后,历代学者评《关雎》皆“折衷于夫子”。《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教学本文,应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认识《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进步诗歌鉴赏的才能。
课堂教学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等教学方法。注重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全面领略诗歌的美感,力求在诗歌鉴赏和文化积淀上都有所收获。
三、教学重点
在熟读成诵的根底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才能.
四、教学难点
1、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深化理解这两首诗,进步学生诗歌鉴赏的才能。
五、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美妙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经,看一下古代的人是怎样来表达美妙的爱情的。
(二)资料助读.
《诗经》 .《诗经》 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宋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共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共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
睢鸠(jū ji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妙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莱(xì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芼(mào):挑选.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老师作诵读指导:
3、老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气氛.
4、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老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5

《关雎》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hetyo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2-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