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音诗《岁寒三友一松、竹、梅》的创作美学.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音诗《岁寒三友一松、竹、梅》的创作美学.doc浅析音诗《岁寒三友一松、竹、梅》的创作美学中国民族管弦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产生于 20 世纪初期,是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交响音乐交融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后“新潮音乐”的兴起, 电子音乐、网络音乐等多种音乐形式的结合极具时代特点, 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作曲家们民族音乐创作的问题上也越来越趋于个性化,这期间也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民族管弦乐作品。但是, 在众多优秀的民族器乐作曲家中, 一位作曲家的作品深深植根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并将作品与中国江南音乐文化水乳交融,谱写了一曲曲雅韵新声, 他就是中国著名作曲家, 国家一级作曲, 原上海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顾冠仁先生。《岁寒三友一一松、竹、梅》是 2008 年顾冠仁应上海民族乐团的委约创作的一部民族管弦乐作品, 这部作品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岁寒三友的形象, 岁寒三友指的是自然界的松树、竹子和梅花, 这三种植物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领域歌咏文墨的题材对象, 意在咏物言志、寄托情怀, 更多的是将其比拟为文人的高风亮节和老人的延年益寿。作曲家凭借自己多年的音乐创作经验, 用民族管弦乐较为贴切地将松、竹、梅题材的意境和韵味文化美学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整部作品呈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意境、韵味”的音乐美学的特征。众所周知,“意境”、“韵味”作为中华民族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审美心理, 其形成过程是古代道家思想及佛教禅宗理念的影晌。“意境”概念的理解需先从“意象“这个审美范畴入手。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是“意象”。“意象”的本质是情与景的统一,而意境则是由若干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意象组合而成的一个浑然一体的、有机的艺术境界。王昌龄在杂著《诗格》中首创了“意境”这个词,提出了“诗有三境:一日物境,二曰情境,三日意境”,? 司空图揭示了艺术意境的重要特征, 即要达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以“取境”、“取象”、“取义“之说探讨了艺术意境的创造过程。? 《岁寒三友一一松、竹、梅》的创作中呈现出浓郁而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美感特征,与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意蕴美感同构, 音内有画, 音里有情, 音外有意, 达到了“音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本文拟从传统美学“物境、情境、意境”三个方面入手,以音诗中的三个乐章的主题和创作技法为主要内容, 详细阐述改作品的创作美学特征, 并探宄民族管弦乐在创作中如何与中国传统文化美学特征融入的路径与方法。一、物境-- 音内有画“物境”乃为中国画家们追求的第一美学境界, 亘古不移。作曲家正是借鉴了这一传统中国画的美学理念。作品中的三个乐章中, 运用音乐的织体、和声、配器等作曲手法, 从独立的音乐形象的特点出发, 将寒冬腊月里, 劲松昂然挺立、英姿勃发; 翠竹飘逸坚初、直竿亮节; 腊梅不惧严寒、傲然挺立的一副“岁寒三友”水墨画展现出来,寻求了客观“真”( 内容) 与主观“诚”( 形式) 的统一。第一乐章《劲松》中, 作曲家牢牢地抓住了松树挺拔、古朴、苍劲的特性, 创作出了两个音乐主题。第一个音乐主题先用中音笙奏出了前两个乐句, 随后的两个乐句则由乐队统一奏出, 这种鲜明的对比、开阔的节奏, 以及大音程跳进的优美旋律和乐队的强烈音响对比, 表现出了高山上松林被山风吹动的画面。第二个音乐主题在开始的时候使用了低音大笛来演奏, 再配以琵琶独奏的复调衬托, 这两种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技法突出了劲松的古朴和苍劲、挺拔, 使松树这种凝重的画面性格更富神韵。在第二主题的后半部分,作曲家加入了曲笛、二胡等乐器, 连绵不绝的旋律加上了和声织体的衬托, 使整个乐章的音乐意境得到了进一步的烘托。整个乐章是通过这两个音乐主题的变化、展开和再现来完成的,很好地刻画出松树浓郁苍劲、不惧严寒、风雪的场景。再如, 第二乐章《翠竹》的创作中, 作曲家抓住了竹子的飘逸軔性、直竿亮节的特性和风格, 整部音乐在风格上始终保持音乐的明亮活跃、节节向上的特性,整个乐章的曲调始终保持乐观、欢快,生机勃勃的音乐意境。乐章的开头,在弹拨乐器奏出的飘逸、空灵、流动的伴奏音型的衬托下, 梆笛清脆明亮的音色奏出了舒展而又充满活力的主题, 这个主题的前三个乐句非常的欢快活泼, 连续快速的三连音节奏配合句末的八度跳进使整个音乐活力十足。第四乐句是一个扩充了的扩充句, 这个乐句的创作非常的有新意, 和前面的乐句相比, 第四乐句的节奏拉宽了, 调性也发生了改变, 由之前的 C 羽调变成了节奏紧密的 G 宫调。接着就进入了另一个音乐主题,这时乐队的配器也发生了变化, 变成了一段类似于戏曲音乐的紧打慢唱和“摇板”的段落, 在这个段落里曲笛、梆笛分别作节奏自由的散板演奏, 这样的创作手法不但和前后的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且将翠竹这一音乐画面形象飘逸的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的加深和阐述, 并在之后的两个主题里反复加深、层次井然,

浅析音诗《岁寒三友一松、竹、梅》的创作美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108 KB
  • 时间2017-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