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试验报告
试验一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1] 试验目的
12 页
用蛙钉或左手的两个手指将标本绷直、固定。先在腹腔面用玻璃分针沿脊柱游离坐骨神经,然后在标本的背侧于股二头肌与半膜肌的肌肉缝内将坐骨神经与周边的结缔组织分别直到腘窝,但不要伤及神经,其分支待以后用手术剪剪断。同样用玻璃分针将腓肠肌与其下的结缔组织分别并在其跟腱处穿线、结扎。
⑦ 剪去其它不用的组织,操作应从脊柱向小腿方向进展。 (a) 剪去多余的脊柱和肌肉
将后肢标本腹面对上,将坐骨神经连同2~3节脊椎用粗剪刀从脊柱上剪下来。再将标本反面向上,用镊子轻轻提起脊椎,自上而下剪去支配腓肠肌以外的神经分支,直至腘窝〔图3-1-5A〕,并搭放在腓肠肌上。沿膝关节剪去股骨四周的肌肉,并将股骨刮净,用粗剪刀剪去股骨上端的1/3〔保存2/3〕,制成坐骨神经-小腿的标本。 (b) 完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将脊椎和坐骨神经从腓肠肌上取下,提起腓肠肌的结扎线剪断跟腱。用粗剪剪去膝关节以下部位,便制成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图3-1-5B〕。 ⑧ 检验标本
用镊子夹持坐骨神经中枢端,如腓肠肌发生快速而明显的收缩,说明标本的兴奋性良好。标本浸入盛有任氏液的造就皿中备用。
图2-1-5 分别坐骨神经〔A〕和坐骨神经腓肠标本〔B〕
[7] 留意事项
①在操作过程中,应给神经和肌肉滴加任氏液,防止外表枯燥,以免影响标本的兴奋性。 ②标本制成后须放在任氏液中浸泡数分钟,使标本兴奋性稳定,再起先试验效果会较好。 [8] 试验图像
[10] [思索题]
、二级涉及三级波各有何特征?其形成机制如何?
一级波即心跳波,是由于心脏舒缩而引起的血压波动,与心率及其节律相同。二级波即呼吸波,是由于呼吸时肺的张缩而引起的血压波动,与呼吸周期及其节律相同。一般一个呼吸波中有3~5个心跳波。三级波,不很明显,有时可清晰看到,其缘由不完全清晰,可能是由于血管运动中枢惊慌性活动的周期性改变所致。三级波历时最长,有数个呼吸波组成。 ?如何受神经体液调整?
循环系统内的血液充盈,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以及主动脉与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是形成动脉血压的根本条件。
在正常生理状况下,人和高等动物的动脉血压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稳定性是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整而实现的,其中以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尤为重要。这一经典的血管收缩受体能在几秒钟内对血压的变更做出反响,家兔的主动脉神经在解剖上独成一支,简单分别和视察其作用。
〔未插管一侧〕对全身的血压和心率有何影响?假设夹闭部位在颈动脉窦上,影响是否一样?
短时间夹闭右侧颈总动脉,阻断右颈总动脉内的血流,右颈动脉窦,即压力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少,通过窦弓反射使血压上升,心率加快。
假设夹闭部位在颈总动脉窦上,影响一样。
破坏右侧颈总动脉窦前,分别夹闭右侧颈总动脉、腹主动脉,家兔的最大收缩压、最大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明显提升,且夹闭右侧颈总动脉引起的血压提升的幅度是夹闭腹主动脉引起的血压提升幅度约3 倍( P 0. 05 , n= 6) 。破坏前后动物的心率无明显改变变更
。
① 动脉血压提升→压力感受器所受的刺激加强→传入神经冲动增加→使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活动减弱,心迷走中枢活动加强→心率减慢、心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削减;阻力血管舒张,外周阻力削减。
② 总的结果是降压反射加强,血压回降。 ?
第7
生理学实验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