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20].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是“文包诗”,教学时是先学诗还是先学文,,学习古诗,进入诗的意境效果最正确。而进入诗的意境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意象的积淀,思维的投入,情感的叠
【将别时和平时两位诗人在黄鹤楼之上的不同表现进展强烈的比照,有力地突出了离别之情,加深了学生对“依依惜别”的理解和感悟,为学习下文定下了情感的基调。】
3.指名再读第二自然段后,师:不忍别,终须别。酒还是要敬的,别言还是要说的。让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在自己感触深的地方做上记号,想想自己从中体会到什么。
(1)读后先组织交流“李白的话”。
①李白是怎样称呼孟浩然的?——“夫子”,这是古代对男子的敬称。一连用了六个“您",李白对孟浩然是何等的尊敬!“兄长、老师”,也是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孟浩然比李白年长12岁,在今天送别的5年之前,李白曾经到襄阳拜访过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的诗大加赞赏,并留李白住了10多天,,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这种尊敬之情。
②你还体会到什么情?——敬仰之情。“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孟浩然是个大诗人,写了不少好诗。李白对他非常敬仰,曾写过《赠孟浩然》,出示(在第一课时老师已引导学生进展了初步学习):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 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学生读后,出示译文:
孟夫子,我特别亲爱您,您飘逸洒脱天下知名。您这一生远离官场,不羡权贵。您隐居山林,常在月色中把酒临风,至于沉醉,或在繁花丛中,,我远比不上您,只能在此向您拱手行礼了。
对照诗和译文,师问:李白爱孟浩然的哪些方面?(风流潇洒、流连山水、不羡权贵、品格高尚)
③你还体会到什么情?——惜别之情。“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还没有分别就想着再见面,友谊是多么深啊!)
再次朗读李白的话。读后,师: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饮下的仅仅是酒吗?这酒中包含了什么?(深沉的友谊、深沉的敬仰、深情的留恋…)
齐读李白的话。
【李白的话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深沉。在学生自读自悟后,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深化理解这段话很有必要。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敬仰、惜别之情是学生凭借语言体会到的,而不是老师告诉学生的。为了使学生的感悟更饱满,教学中补充了《赠孟浩然》这首诗,这首诗使学生对孟浩然的理解更形象了,对他们的友谊理解也更深化了。有了这样的过程,读出情感才水到渠成.】
(2)再组织交流孟浩然的话。
?学生读后组织交流。
要点有:一是“知己”。(① 说说“知己"的意思。②理解李白和孟浩然之间有哪些共同的地方?-—爱饮酒吟诗,爱流连山水,不羡权贵……)
二是宽慰。(是知己,就是相隔在天涯,也觉得是在近邻,所以不必难过)
三是感情很深。(友谊就像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对于“知己”的理解是详细独到的,这是两人友谊深沉的原因所在。这是建立在理解李白拜访孟浩然,吟《赠孟浩然》诗根底上的,这个教学过程是实实在在的。】
4.在古典音乐声中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巧对白,真切体验依依别情
学生读了第三自然段后,老师在音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2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keck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2-04-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