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屯矿区第二中学初三古诗文竞赛 2013 年 10月 12日一、填空。( 40分) (每空 2分) 1. 时人不识凌云木, 。(《小松》杜荀鹤) 2., 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棹歌》戴叔伦) 3. 月落乌啼霜满天, 。(《枫桥夜泊》张继) 4. 可怜九月初三夜, 。(《暮江吟》白居易) 5.,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白居易) 6. 身无彩凤双飞翼, 。(李商隐) 7. ,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 8. 路漫漫其修远兮, 。(屈原) 9. 《论语》、《孟子》、《大学》和《》合在一起称“四书”。 10. “雪尽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塞上听曲》) 从题材看, 这是一首诗; 从体裁看,这是一首诗。 11. 《床头捉刀人》一文选自刘义庆的笔记小说《》。 12. 就风格而言, 宋词分为和两大流派,其代表人物主要为苏轼和李清照。 13. 宋朝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中“临江仙”是这首曲的;“夜归临皋”是这首曲的。 14. 明朝爱国将领于谦的诗“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等闲”解释为。 15.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云:“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16. 我国古代不同的年龄称谓不同:襁褓指不满周岁;豆蔻指 13岁; 桃李年华指 18 岁; 指 30 岁;期颐之年指岁。二、选择题。( 20 分,每题 2分) () 1. 下列人物中,( )与另外三个不是同一朝代。 A. 曾巩 B. 欧阳修 C. 柳宗元 D. 苏辙 2 () 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是称赞( )的话。 A. 鲁肃 B. 吕蒙 C. 曹丕 D. 孙权() 3. 下列成语中,( )是舍本逐末的意思。 A. 塞翁失马 B. 歧路亡羊 C. 买椟还珠 D. 缘木求鱼() 4. 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A. 苏轼 B. 王维 C. 崔颢 D. 孟浩然() 5. 宋辛弃疾的《破阵子》一词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天下事”指的是: A. 恢复中原大业 B. 治国安邦 C. 抗击匈奴 D. 光宗耀祖() 6. 在词的历史上, 有一种“易安体”, 这是创造的。 A. 柳永 B. 周邦彦 C. 李清照 D. 范仲淹() 7.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 )而小天下。” A. 黄山 B. 泰山 C. 嵩山 D. 庐山() 8. 下列诗句中没有描绘童趣的一项是 A.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B. 路上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C.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D.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9.“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 其一》), 这首诗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是。 A. 杨玉环 B. 赵飞燕 C. 王昭君 D. 西施() 10.“投笔从戎”的故事发生在谁的身上? A .秋瑾 B .陆游 C .班超 D .项羽三、阅读理解题( 3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题。( 10分) 北陂杏花①【宋】王安石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③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④南陌碾作尘。 3 【注释】①诗写于王安石因推行新法受阻被罢相, 隐居南京钟山之
古诗文竞赛含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