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
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染色,而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此色不被脱去,有的可被脱去,因此可把细菌分为两大类,前者叫染细胞核内染色质最好的染色剂,但要注意甲液与乙液在任何情况下决不能混合。
⒖亚甲基蓝染液 常用于细菌、活体细胞等的染色。
,溶于100ml蒸馏水中即成。
⒗詹纳斯绿B(Janus green B)染液
绿溶于100ml蒸馏水,配成饱和水溶液。用时需稀释。稀释的倍数应视材料不同而异。
⒘硫堇染液
(也称劳氏青莲或劳氏紫)粉末,溶于100ml蒸馏水中,即可使用。使用此液时,需要用微碱性自来水封片或用1%NaHCO3水溶液封片,能成多色反应。
水溶性黑素10g,蒸馏水100mL,甲醛(福尔马林)。可用作荚膜的背景染色。
国产绘图墨汁40mL,甘油2mL,液体石炭酸2mL。先将墨汁用多层纱布过滤,加甘油混匀后,水浴加热,再加石炭酸搅匀,冷却后备用。用作荚膜的背景染色。
(Loeffier)美蓝染色液
A液:美蓝(methylene blue,又名甲烯蓝),95%乙醇30mL;
B液:%KOH100mL。
混合A液和B液即成,用于细菌单染色,可长期保存。根据需要可配制成稀释美蓝液,按1∶10或1∶100稀释均可。
(1)结晶紫(cristal violet)液:结晶紫乙醇饱和液(结晶紫2g溶于20mL95%乙醇中)20mL,1%草酸铵水溶液80mL。将两液混匀置24h后过滤即成。此液不易保存,如有沉淀出现,需重新配制。
(2)芦戈(Lugol)氏碘液:碘1g,KI 2g,蒸馏水300mL。先将KI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然后加入碘使之完全溶解,再加蒸馏水至300mL,即成。配成后贮于棕色瓶内备用,如变为浅黄色 能使用。
(3)95%乙醇:用于脱色,脱色后可选用以下(4)或(5)的其中一项复染即可。
(4)稀释石炭酸复红溶液:碱性复红乙醇饱液(碱性复红1g,95%乙醇10mL,5%石炭酸90mL)10mL,加蒸馏水90mL。
(5)番红溶液:番红O(safranine O,又称沙黄O),95%乙醇100mL,溶解后可贮存于密闭的棕色瓶中,用时取20mL与80mL蒸馏水混匀即可。
以上染色液配合使用,可区分出革兰氏染色阳性(G+ )或阴性(G- )细菌,前者蓝紫色,后者淡红色。
(Ziehl)石炭酸复红液:%乙醇10mL中为A液;%KOH溶液100mL为B液。混合A、B液即成。
(Giemsa)染液
(1)贮存液:,甘油33mL,甲醇33mL。先将姬姆萨粉研细,再逐滴加入甘油,继续研磨,最后加入甲醇,在56℃放置1-24h后即可使用。
(2)应用液(临用时配制):。也可以贮存液∶甲醇=1∶4的比例配制成染色液。
24. 1%瑞氏(Wright's)染色液
革兰氏染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