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视域下博物馆原状展陈照明研究
摘 要:光照条件的均衡性是评价当代博物馆建设优良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观看者眼睛中反射的物体颜色差异是由于投影的时候光线还原程度的不同引起的。本次探究通过对东营市垦利区博物馆的调查研究,首先对值小的非自然光对颜色的还原程度较弱,参观者看到的色泽与自然光下原色的差距很大。所以,在配置的时候需要按照展台区域与物品的真实情况来决定使用自然光照明或是非自然光照明。
眩光现象严重
眩光是由于光的亮度不适宜或与其他光的对比度较大导致的视觉倦怠现象,进而使展品的可见性降低的状态,即炫目[3]。眩光被分为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直接眩光,第二种是投影光下的折射眩光。参观者在欣赏物体的时候,如果发光光源与玻璃的对应位置有问题,就会造成折射眩光,折射光源会发射进入人眼,干扰人们的观看效果。所以,出现眩光现象不但会使物体真实状态的呈现受到影响,同时也会给参观者带来很不好的观看体验。
展示区照度均匀度较弱
照度均匀度是将单位面积内的光照平均性给予说明的一项指标。灯光照射的均衡性好,照明强度会更好,人们观看时的感觉也会不同,体验感会更好,照明均匀性的强度接近1的时候,便是照明的最佳状态。东营市垦利区博物馆以荧光灯具为主要的照明,它的优势在于成本低、装配便捷,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显色值比较差,只有65~80,不能确保书画以及织物外部的照明强度之比为3∶1。可以看出,东营市垦利区博物馆文物展示区的照度灯的选取不合理,需要进一步调整。
3 博物馆原状展陈照明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
博物馆照明设计基本方法
垂直照明:给观看者一种展品清晰的视觉体验,进而让人们有一个敞亮的印象。
水平照明:展台平面的水平照明突出了总体的展览效果,水平照明可以照射到很大范围。
方向性照明:这种照明方式可以突出展示物体的特征,能完整呈现出物体的细节并还原出物体三维立体感。
博物馆原状展陈照明的设计原则
改善光源光谱,保护展品的原则
通常情况下,发光体的短波光谱能量较高,对展品的损害较大,相反,长波光谱的能量较低,对物体的损害就比较弱。实际运用与理论探究均显示,卤素灯具有色温比较低、长波谱多样、显色程度好的特点,是一种适合博物馆运用的光照源。然而,如果运用其他的光源来进行照明,对物体的伤害程度比卤素灯要大很多,并且照明的色彩差异大。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运用其他光源的时候,选用适当的方法来清除蓝色光谱,则对博物馆展品的伤害会变小,色彩的问题与使用卤素灯时也会相似。所以,当使用新光源的时候,有必要注意光源光谱的分布情况,并选择丰富多样的长波长和比较单一的短波长的光源,这对展品的维护有很好的作用[4]。
光线和文物的统一原则
在博物馆展览照明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空间照明能否满足所展示的物体对光线的要求。调整光照的饱和度、明度、色泽、强度的分布状态,可以为观看者创造一个舒服的照明环境。照明的灯具是博物馆展览厅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照明不仅为物体提供了基础的照明条件,而且创造了一种特定的场景和空间风格,为了更好地衬托出主题,还要和博物馆的总体格调相互映衬。比如瓷器、石材等物体,应该注重细节的展示功能。以调整亮度的方式创建出
文物保护视域下博物馆原状展陈照明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