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才能。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热爱生活,开场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妙的回忆”.
3、认识双线格内的10个字,会写田字格内的12个生字。
教学重点:
《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才能。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热爱生活,开场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妙的回忆”.
3、认识双线格内的10个字,会写田字格内的12个生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图片、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引出话题。
“老师搜集了许多图片,想给大家欣赏欣赏。看看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什么。"
2、(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欢快的音乐。)“这些图片正是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你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乐吗?有趣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童年的泥巴》,来感受一下作者的童年趣事。”(板书:童年的泥巴)(精品文档请下载)
3、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用?标出来。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缺乏,并根据对方的评价再读课文.
3、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用“‖"标出段落。
(3)汇报。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分析3、4、5自然段,写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两件事?用“︱"标出来。
(1)、学生自读课文后汇报。
(2)、找学生读3、4自然段
A、用——画出歌谣。
B、读最后一句,画出“三美”。
2、分析5自然段。
四、质疑、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精品文档请下载)
(2)小结写作特点。
五、扩展阅读,培养才能。
孵小鸡
爱迪生五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看见家里的母鸡,老待在窝里不出来,就“哦嘘哦嘘"地叫着去赶它。可是母鸡歪着脑袋,眨了眨眼睛,一动也不动。(精品文档请下载)
这是怎么回事呀?爱迪生把母鸡抱起来一看,呀,窝里一大堆蛋,数一数,有十几个呢。奇怪,母鸡今天下了这么多蛋呀?他连蹦带跳地跑去问妈妈.(精品文档请下载)
“妈妈,妈妈,母鸡今天下了十几个蛋,这是怎么回事呀?”“母鸡不是在下蛋,是怕蛋着凉。”妈妈把爱迪生搂在怀里,说:“妈妈抱着你,你不是就暖和多了吗?”
《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