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的精神歌德的晚年
第 3 页
浮士德的精神——歌德的晚年
◤ 歌德与托尔斯泰◢
比较歌德与托尔斯泰是有原因的。他们两人有某种雷同处:同样是贵族;同样关切国家与社会并致力于改革〔歌德走上政途、托尔斯泰走上土地改革与农
浮士德的精神歌德的晚年
第 3 页
浮士德的精神——歌德的晚年
◤ 歌德与托尔斯泰◢
比较歌德与托尔斯泰是有原因的。他们两人有某种雷同处:同样是贵族;同样关切国家与社会并致力于改革〔歌德走上政途、托尔斯泰走上土地改革与农民教育〕;同样对大自然有崇高、神秘、伟大的体会;同样处在伟大的主义时代。
他们不同的是,歌德历经拿破仑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呼唤与堕落衰亡,托尔斯泰那么是熟谙马克斯的理想,并期待这理想的革命浪潮。歌德度过一时代理想与其幻灭,托尔斯泰那么是正面对着另一理想时代的来临。歌德看清了伟大英雄人物灵魂深处的幽暗,托尔斯泰虽然放弃了英雄式的伟大,却对小人物的人性仍旧过度乐观〔这正是复活这部小说善恶太简单的重要原因〕;最后,他俩都活的很老,所以虽属于不同的文化分期,两人生命竟然还有短短交错。歌德曾与拿破仑碰面,拿破仑十分喜爱歌德,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两个男主角,都曾用拿破仑作他们的象征。
歌德是怎样用「浮士德」来交代他对生命、对人性、对社会改革的看法呢?
◤ 我要用我的精神抓住最高最深的东西◢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是个深居学术象牙塔中,终至垂垂老矣的人物。面对即将朽坏的身躯,浮士德有非常多的懊丧,他觉得他的人生彷佛还没有开始就要结束了,他花了一生的时间研究学问,却对人生体验品尝太浅,却对知识有说不出的厌倦。烦恼之余,魔鬼适时出现,引逗他出卖灵魂,交换条件就是让他的人生重新开始,给他时机去品尝所有过去为了知性而放弃的体验。
第 3 页
浮士德在那时,其实是胸怀大志的,他说:「我要投入时间的急流里,我要投入事件的进展中....快乐对我而言并不重要,因此我假设在某瞬间说:「我满足了,请时间停下!我就输了。....我要用我的精神抓住最高和最深的东西,我要遍尝全人类的悲哀与幸福。」
这种心情,像不像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德烈?
就这样,浮士德被魔鬼变换了身躯,人生重新来过一般,变的年轻有劲。他开展他生命的体验之旅。魔鬼一直想让浮士德心中出现享乐主义、投机主义或让他变的庸俗不堪,但浮士德却不是这样的人,对他而言,体验,是追求知识一生后,对生命重新燃起的理想与热情,在他内心深处,绝不是为体验而体验、也不可能步向享乐主义。
就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歌德像托尔斯泰一样,对知识大脑袋很不以为然。歌德透过浮士德说:「知识追求到后来,竟然只剩下零碎。」
浮士德的生命体验,历经追求爱情、追求美,最后走向社会实践的道路。每一种尝试,都是生命货真价实的充满激情体验,但在
【精选】浮士德的精神歌德的晚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