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功能和诗人的社会责任
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流行于宋代。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近年来,神州大地涌现出中华诗词繁荣发展的春潮。进一步认识诗词的功能和诗人的社会责任,对于诗词的功能和诗人的社会责任
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流行于宋代。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近年来,神州大地涌现出中华诗词繁荣发展的春潮。进一步认识诗词的功能和诗人的社会责任,对于我们提高创作和运用中华诗词的文化自觉,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诗词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语言高度凝练,依照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来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志向。诗词可以表达的内容很多,至少可以划分出四种表达功能。
诗词的表达功能之一是记事,诗人把自己所经历的事情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诗词,成了一种记事方式。有人提醒不要把诗词当作日记来写,意在提醒不要把诗词写滥,并不是否定诗词的记事功能。事实上,诗词在诗人那里自古以来就起着记事的作用。
诗词的表达功能之二是抒情,诗词被用以抒发亲情、乡情、友情、爱情、同学情、战友情、爱国情等等,表达花前月下、悲欢离合等种种情感。诗词,成了一种情感表达方式。抒情的诗词可能是数量最多的。
诗词的表达功能之三是言志,诗人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愿望。这在诗词中十分常见,我个人也深有体会。比如我当了全国政协委员后,经过三天培训,感到政协工作大有作为,于是写诗言志:
“好自担当行使命,青春花甲再飞扬。”以此表达我当好政协委员的决心。
诗词的表达功能之四是议政。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各地诗人自发创作诗词,歌颂党的奋斗历程、伟大成就,其规模与声势前所未有。中华诗词学会组织撰写《百年诗颂》,就有500多位诗人参与。
诗词的表达功能之五是喻理,即以诗词说明某个道理。在这方面宋诗具有代表性,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的《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特别喜欢程颢的《秋日》:“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短短56个字,说“道”谈“思”涉“天地”议“男儿”做人,读来朗朗上口、荡气回肠。毛主席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也被人们广泛引用。
诗词表达什么,如何表达,目的何在,效果如何,等等,这就涉及诗人的社会责任。诗词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都是作者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诗词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指的是什么?首先是自然界,日月星辰、山脉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其次是人类社会,就是反映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生态文明等。最后是人的精神世界,如人的主观感受、愿望等,我把它归于“表达”。
诗词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时时叩问着诗人的社会责任。诗人首先要问问自己:写诗有没有注意反映这些客体?从诗词作品的总体上说,诗人的社会责任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的事业和生活、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爱和恨、存在和死亡,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我们的作品中找到启迪。其次要问问自己,反映得深刻不深刻?能
诗词的功能和诗人的社会责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