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绿水青山
生活在四川甘孜州的白腹锦鸡。周华明摄
【环保笔谈】
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36个热点地区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甘孜州兼具基因、物种、生态和景观的多样性,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笔者守住绿水青山
生活在四川甘孜州的白腹锦鸡。周华明摄
【环保笔谈】
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36个热点地区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甘孜州兼具基因、物种、生态和景观的多样性,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笔者观察到,甘孜州充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系统谋划、多措并举、多元参与,在统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和典型意义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甘孜州在承担重要生态屏障功能的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的敏感区、脆弱区。该地区平均海拔在3000~4000米,生态本底稳定性较差,一旦遭到破坏极难恢复。生态脆弱性使得当地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如果守不住绿水青山,甘孜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将受到严重制约。如何守?甘孜州进行了探索,并形成以下经验:
守住绿水青山,必须加强源头保护。甘孜州将维护生物多样性作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点,通过完善自然保护区网络、科学划定和严格遵守生态红线来遏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退化,努力实现就地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生境。例如,在野生动植物集中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科学划定禁采区、休养区和准采区,在重要水域内新建电站、水利工程时预留鱼类洄游通道,尽量减小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负面影响。此外,用竹帘围栏固沙育草、严禁过度放牧、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抢救濒危物种……一系列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提高了自然价值,增值了自然资本,保护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守住绿水青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过去,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生产生活方式使甘孜州的生态系统面临较大压力,如过度放牧导致草场生态问题加剧,高原沼泽湿地萎缩退化,无序矿产开发、水电开发、乱挖乱采等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反过来,恶化的生态环境又制约着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甘孜州积极转变发展模式,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在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农牧业、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中藏药业和民族民间手工业等体现资源禀赋优势、彰显地方特色的绿色生态产业,实现了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的结合,体现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综合价值。
守住绿水青山,必须依靠人民。本地群众对家乡的野生动植物怀有深厚的感情,代代相传的知识和文化传递、多年的亲身经验积累使他们成为最了解本地自然、社会环境的群体。甘孜州充分发挥群众的意愿和经验优势,让“生于斯,长于斯”的老百姓成为保护这片土地不可替代的主体,通过资源赋能和机制设计,让他们有更强的能力保护好自己的家园。在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保护区周边群众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管理员和宣传员,在专门巡护、物种调查、跟踪研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甘孜州还积极探索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守住绿水青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