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谈新中国的纪念碑雕塑创作与叶毓山的贡献——从“遵义红军纪念碑”出发.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谈新中国的纪念碑雕塑创作与叶毓山的贡献——从“遵义红军纪念碑”出发新中国的纪念碑雕塑创作,毫无疑问是从“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开始的。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个国家主导的公共艺术项目, 雕塑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人物造型严谨而质朴、场景构图完整而宏伟, 细节刻画细腻而深入,“是中国前辈雕塑家对东西方艺术深入研究并融会贯通, 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成功范例”, 作品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无疑代表了新中国纪念碑雕塑创作的一个高峰和杰作, 由此开启了建国后大规模的纪念碑雕塑创作。在随后的纪念碑雕塑创作中, 先后出现了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群雕”以及沈阳毛泽东纪念雕塑等优秀作品。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城市雕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深受前苏联现实主义影响的纪念碑雕塑模式不再被看作是唯一的风格和样式, 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纪念碑雕塑语言, 成为了雕塑家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和实践。这一时期, 叶毓山在纪念碑创作实践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叶毓山在外来的纪念碑雕塑的基础上,成功地创造出了一种具有鲜明的叶氏风格的纪念碑雕塑模式, 他的纪念碑雕塑强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他用雕塑围合空间、组织空间、激活空间; 他让雕塑与观众互动; 他让纪念碑雕塑成了一个极具感染力的空间场; 这些使他的纪念碑雕塑成为中国纪念碑雕塑最成功的实践之一”。毫无疑问, 叶毓山的艺术实践对于中国纪念碑雕塑创作来说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现象。艺术史上有两类艺术家: 影响大众的艺术家和影响艺术家的艺术家。前者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主题选择的有效性以及表现方法的新颖上, 而后者的意义在于对新的艺术观念的开启以及创作方法论的贡献上, 叶毓山恰恰兼具这两种“艺术家”的特质。一方面, 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和社会美誉度, 100 多件公共雕塑, 遍布海内外, 并大多成为所在地重要的文化符号; 另一方面,其独树一帜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理念所形成的“叶氏”纪念碑创作风格, 影响了众多的雕塑家和后继者。认识一个艺术家往往是从他最重要的作品研究开始,不过,何为“最重要”的作品呢? 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作品不一定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 一个重要的艺术家对于同时代艺术家影响最大的作品,有时也并不是其个人风格最为强烈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不仅在时间线索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还体现了作者新的艺术思想的萌芽, 同时又因为多种可能性的并存, 而让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获得启迪-- 这样的作品,对于艺术家本人的创作脉络和线索,同样具有“节点”的作用,相较于后期风格更为圆熟的作品,往往更有典型性。叶毓山完成于 1984 年的《遵义红军纪念碑》雕塑就是这样一件重要的作品。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城市雕塑发展的重要时期。从创作时间来看, 这一时期叶毓山的三件重要的作品: 重庆长江大桥雕塑《春夏秋冬》、《遵义红军纪念碑》、重庆《歌乐山烈士群雕》, 全部完成于 1981 到 1986 期间。《春夏秋冬》开始于 1981 年完成于 198 4 年, 《遵义红军纪念碑》开始于 1984 年落成于 1985 年,歌乐山烈士群雕开始于 1981 年落成于 1986 年。从时间跨度上来看,《春夏秋冬》最先完成, 《歌乐山烈士群雕》历时最长,而《遵义红军纪念碑》的创作完成时间正好处于中间, 对于前后两件雕

谈新中国的纪念碑雕塑创作与叶毓山的贡献——从“遵义红军纪念碑”出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103 KB
  • 时间2017-02-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