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的由来四川,顾名思义,四条大河流经之地”的说法,严格说来是不准确的一一“川”这个词不是来自“四: .
四川的由来四川,顾名思义,四条大河流经之地”的说法,严格说来是不准确的一一“川”这个词不是来自“四条川(河)”,虽然现今中国四川省境内有四大自北往南流的河流: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长江干流在四川是自西往东流)。
为什么说“四川”不是指“四条川”呢?因为“四川”这个名称起源于宋代,而不是“望文生义”地起源于“四条大河”一一虽然“川”字的最早意思是指河流,但“四川”的“川”其实不是指河流,而是指平原,是“平川”的“川”,而不是“川流”的“川”。
据史载,四川盆地与陕西南部的汉中、安康一带古称巴、蜀,先有巴国、蜀国,秦代设巴郡、蜀郡,汉魏之后称益州、梁州。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改益州为剑南道,改梁州为山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分剑南道为剑南西川节度、剑南东川节度,作为行政区划,称“川”始出现。一一“剑南”或因剑门关而得名,古时剑门关是陕西越过秦岭进入四川盆地的必经关隘,在今四川嘉陵江上游的剑阁县,唐代在此设剑州;“山南”因终南山而得名,广义的终南山即今秦岭。
2、1001年“四川”益州路、利州路、梓州路、夔州路,合称“川峡四路”965年,北宋灭四川盆地境内的后蜀政权,置西川路;973年,又增设峡西路(峡指今重庆、湖北境内的长江三峡,又称峡江),和西川路合称川峡路”1001年,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夔州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一词即由此出。南宋又设四川宣抚、制置、总领等职,统辖四路的军政财赋。元朝合四路为四川行省,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民国延续之。
3、1949年“四川”一带设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区1949年中共在四川一带设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区,分驻重庆、成都、泸州、南充,1952年重新合并称四川省。
所以,权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说:“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跨青藏高原东缘及四川盆地……明称四川省,省名由北宋置川峡四路简化而来。春秋时东部有蜀国、巴国,秦改置蜀郡、巴郡,故简称蜀,并有巴山蜀水之说。”(中国地图出版社,1992年版,第95页)可见,“四川”不是“四条川”,而是指川峡地区的“四路”(“路”是宋代的行政区划,大于州府,有点省的味道)。“四”是指“四路”,“川”呢?是指河流吗?指四川境内的长江(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都属长江水系)?或指长江支流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其实都不是,“四川”的“川”其实是指平野、平川,是指巴蜀盆地著名的汉语词典《辞海》这样解释川”字:①水道;河流,如:百川归海。《考工记匠人》:,两山之间,必有川焉。?”②平野;平地。斛律金《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新五代史周德威传》:,平川广野,骑兵之所长也。?③四川省的简称。”(《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73页)“川”是四川省的简称,但这个简称本义不是指河流,而
四川的由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