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三项技术治疗腰部软组织疼痛
余姚四院刘文龙
提纲
一、引言
二、腰部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理论基础
三、现代三项技术简介
四、应用体会
五、需特别注意的事项
引言(为何开展三项技术的探索)
神经阻滞后疗效不持久经手法治疗手到痛除病例的启示;
传统强科凭“简、便、验、廉”技术维持“门庭若市”局面带来的思考;
本以为非介入微创不可的病例多年来仍工作、生活的很好;
介入微创术后病例残余症状经手法治疗后症状完全消除。
疑问
基本的神经阻滞技术是否未作用及致病的根本原因?
介入消融等微创技术前三月保守治疗有否必要严格执行,甚至重新做——保守治疗效果严格评估?
针对突出椎间盘的微创技术是否仅作为治疗、康复体系的一个环节?
一、理论基础
腰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学说:腰脊柱平衡系统分为内平衡系统和外平衡系统,内平衡系统又叫骨、静力、刚性平衡系统;而外平衡系统又称软组织、动力及柔性平衡系统。
(一)软组织损伤的主要病理机制
1、动态平衡失调说;
2、无菌性炎症致痛说;
3、静态残余张力损伤说。
1、动态平衡失调说
主要病理改变为外伤或劳损致出血或渗出,形成血肿或水肿,经组织修复造成结疤或粘连。
结疤或粘连的软组织造成腰脊柱局部动态平衡失调,从而引起损伤局部、周围及周围神经线路的症状和体征;甚至造成脊柱排列紊乱及其相应症状和体征;还可影响植物神经造成相关脏器功能紊乱。
2、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致痛说
反复损伤修复的过程中,炎性细胞吞噬坏死组织形成无菌性炎症,炎症刺激感觉及运动神经末梢,造成局部疼痛和肌肉张力持续增高,引起缺血性肌痛,加剧肌肉张力持续增高形成恶性循环;
急性损伤后遗或慢性劳损形成原发性发病因素,原发性发病因素所致疼痛引起的早期肌痉挛及晚期肌挛缩为继发性发病因素。
3、静态张力性损伤说——另一主要病因
为临床多见的既无外伤、又无明显劳损病史,难以追溯发病原因,多不为人们意识,也称为静力性肌炎;
病理改变过程为:精神紧张或躯体处于某一状态时间过长,肌张力持续增大产生肌内高压,从而导致肌内循环障碍,结缔组织增生,使关节稳定性减弱,发生微小移位,进而使肌肉在异常状态下活动,反馈加剧收缩、痉挛、内压进一步增高形成恶性循环致持续收缩,产生疼痛等症状。
(二)胶原纤维微破坏与关节不正常移位同时发生说
椎间关节周围的韧带、关节囊、肌肉等稳定关节的因素受到削弱或破坏,以致造成关节微小移位。
急性损伤甚至可致单个或多个椎体变位,继发相应软组织应力改变,两者可互为因果加剧病变。
现代三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