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万种《百龙吟》
冯又松
一
在世纪转百换千的庄重时刻,在世人一步步走近二十一世纪的那段日子里,一种特殊的世纪意识在诗人常法宽老先生的脑海中盘旋,一种新奇的除旧布新的愉悦情怀在他的胸中涌动。诗人想到了什么呢?他有白龙,有黑龙和黄龙。据《帝王纪世》载:因为有龙瑞出现,故“以龙纪官,号曰龙师”。《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太昊,名官。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黄龙为中官,声名显赫,所以,现今在舞龙盛会上,我们常见的大都是黄龙。
龙有时显,有时隐,喻时势之兴衰焉。如今,改革开放高歌猛进。“龙飞在大汉,潜龙入海深。龙腾江山丽,龙跃震乾坤。龙骧括四海,龙兴太平春。”这六个排句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中华和平掘起的兴旺发达之势。
“龙视亮如日,龙暝夜色昏。蟠龙镇山岳,烛龙千里身。秋分龙入海,龙出在春分。龙翻能搅海,龙嘘气成云。”这四韵,着意描述龙这个庞然大物巨大无比之力量和守时应节之灵性。据古籍记述,龙身硕大,力量无比。烛龙身长三千里,目如太阳,眼睛一睁,亮似白昼;双眼一闭,地暗天昏。巨龙在海里摆摆尾巴就会四海翻腾云水怒,嘘口气则是满天行云。龙又是守时之灵兽,秋分天气凉,则潜于川;春分物候新,则登于天。
“巨龙图帛画,龙画代代新。画龙不点精,点睛龙飞奔。”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因为它绌含了龙的气息,具有“龙飞风舞”之姿。中国画独具一格,谁要是画得过张僧繇,那就了不得。《神异》记载,梁?张曾繇曾在金陵安乐寺绘四条龙而不点眼,并对人说:“点之则飞去矣。”人们不信,一定要他点上龙晴。
张氏刚刚点完龙睛,顿时雷电破壁,见二条龙腾飞而去,未点睛者则不动如故。真是“画龙不点睛,点睛龙飞奔”呀。
三
诗人在上面讲丁这么多龙的故事,意犹未尽,还有活要说,于是又特地讲了两个典故。
一则是“龙马负图出,龙虎斗晨昏。”这个典故出自《尚书中候?据河纪》:“龙之形象马,故云马图,是龙马负图而出。”又云:“伙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法之,画八卦”。《册府元龟。帝王部?符瑞》载:“太昊伏羲氏受龙图,画八卦,有景龙之瑞”。据濮阳西水坡古墓遗址考证,墓主就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太昊帝。同时还发现在龙虎墓中,虎除了与龙配合成为东西两宫星象外,在第二、第三组蚌塑图案中龙和虎都是一同山现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崇虎的古西羌民族和崇龙的古东夷民族过去斗得天昏地暗,伏羲以其睿智把这两大民族融合为一休了,从而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于是就有“龙马负图出于河”之瑞。
诗人讲的另一个典故是“长江有龙种,龙即洞庭君。世传龙女泪,龙女爱世人。说的是古时有个儒生名叫柳毅,应考举人落榜了。他在回湘滨去的途中,遇到一位牧羊少妇。见其风鬟雨鬓,衣服褴褛,面容憔悴,便问她“何苦而自辱如此”?少妇哭着说,她是洞庭龙君的小女儿,父母包办把她嫁给一个浪荡公子。她讨厌他,便去求舅姑解救,不曾料把舅姑给得罪了,被罚牧羊。长天茫茫,家里音信全无,她“心目断尽,无所知哀”。少妇泣诉过后,求柳毅能台帮忙给她老父带封信。柳毅听罢,十分动情地说:“闻子之言,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乎?”柳毅慨然应允少妇,一路风尘仆仆地找到洞庭龙君,把信
诗情万种《百龙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