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设计师/prog/ 软件设计师知识点精讲之需求分析需求分析: 开发人员准确地理解用户的要求,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将用户非形式的需求陈述转化为完整的需求定义,再由需求定义转换到相应的需求规格说明的过程。它有以下几难点: ⑴问题的复杂性。由用户需求涉及的因素繁多引起,如运行环境和系统功能⑵交流障碍。需求分析涉及人员较多,这些人具备不同的背景知识,处于不同角度, 扮演不同角色,造成相互之间交流困难。⑶不完备性和不一致性。用户对问题的陈述往往是不完备的,各方面的需求可能还存在矛盾,需求分析要消除矛盾,形成完备及一致的定义。⑷需求易变性。近几年来已提出多种分析和说明方法,但都必须适用以下原则: ⒈必须能够表达和理解问题的数据域和功能域。数据域包括数据流( 数据通过一个系统时的变化方式) 数据内容和数据结构,功能域反映上述三方面的控制信息。⒉可以把一个复杂问题按功能进行分解并可逐层细化。⒊建模。可更好地理解软件系统的信息,功能,行为。也是软件设计的基础。需求分析的任务: ⒈问题识别:双方确定对问题的综合需求,这些需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环境需求,用户界面需求。⒉分析与综合,导出软件的逻辑模型⒊编写文档:包括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初步用户使用手册”“确认测试计划”软件设计师/prog/ “修改完善软件开发计划”结构化分析: 简称 SA , 面向数据流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分析策略。顶层抽象地描述整个系统, 底层具体地画出系统工程的每个细节。中间层则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渡。使用数据流图,数据字典,作为描述工具,使用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判定树描述加工逻辑。结构化(SA) 分析步骤: ⑴了解当前系统的工作流程,获得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⑵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⑶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⑷作进一步补充和优化。数据流图(DFD) 以图形的方式描述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过程。只反映系统必须完成的逻辑功能, 是一种功能模型。画数据流图的步骤: ⑴首先画系统的输入输出,即先画顶层数据流图。顶层图只包含一个加工,用以表示被开发的系统。⑵画系统内部,即画下层数据流图。将层号从 0 号开始编号,采用自顶向下,由外向内的原则。画更下层数据流图时, 则分解上层图中的加工, 一般沿着输出入流的方向, 凡数据流的组成或值发生变化的地方则设置一个加工, 一直进行到输出数据流。如果加工的内部还有数据流, 则继续分解, 直到每个加工足够简单, 不能再分解为止。不能分解的加工称为基本加工。软件设计师/prog/ ⑶注意事项: ⒈命名。不能使用缺乏具体含义的名字,加工名应能反映出处理的功能。⒉画数据流而不是控制流。数据流名称只能是名词或名词短语,整个图中不反映加工的执行顺序。⒊一般不画物质流。⒋每个加工至少有一个输入数据流和一个输出数据流,反映出此加工数据的来源与加工的结果。⒌编号。某个加工分解成加一张数据流图时,上层图为父图,下层图为子图。子图应编号,子图上的所有加工也应编号,子图的编号应与父图的编号相对应。⒍父图与子图的平衡。子图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同父图相应加工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必须一致⒎局部数据存储。当某数据流图书馆中的数据存储不是父图中相外部接口,而只是本图中某些加工之间的数据接口,则称这些数据存储为局部数据
软件设计师知识点精讲之需求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