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安全的风险控制
强调安全是对风险的认知和防范。针对技术设计、行为科学、安全文化、安全管理在核电安全中的作用,根据核电发展史上数次重大事故对风险控制与核电安全的影响,说明风险指引下安全管理是核电站安全运行的关键。介绍核电安全设计的新技术堆腔淹没冷却堆芯熔融物;提高了安全壳的设计承压能力。
人为因素考虑将包含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步骤中,减少所要求的操作员动作,降低潜在的人为因素失误的可能性。
5、核安全文化
切尔诺贝利事故后,核电行业对已运行的各种类型的核电站进行了全面检查,针对薄弱环节采取了不同程度的改进措施,特别强调提高核安全文化水平。
切尔诺贝利事故表明:单有技术和程序,单靠行为科学,不能防止组织有意隐瞒人为因素失误,不能防止对避免人为因素失误的怠慢、失职;表明体制上设立独立的安全监管,明确公众对核安全事项知情权的重要性;表明营运者对安全的参与程度及认识水平对电站安全的影响。
核安全文化体现了组织和个人对安全关注的态度和行为,体现在处理问题时对核安全的理解和行动能力上。
态度指的是人的献身精神和责任心。“安全第一”,意味着处理一切事务时安全优先的原则;意味着对安全内涵的不断探索、谦虚谨慎、精益求精;意味着个人责任心和整体自我完善;意味着高度的警惕性、实时的见解、丰富的知识、准确无误的判断。
安全文化的表现,首先是体制,即政策和管理者的活动,但重要的真正检验文化的是每个人的响应,每个人本身的承诺、参与和能力。
安全文化的水平是有区别的。安全文化水平的高低、行为和态度的区别,表明对安全的不同认知、不同的接受水平。
安全文化的第2个层次是被动的安全,安全以遵循规则和条例为基础。安全视为外部要求,而不是组织自身取得成功首要条件。安全被看作是一个技术问题;只遵守规则和条例就被视为是足够的。
安全文化的第3个层次是主动的安全,安全绩效成为组织成功的目标。不管是否存在外部监管的压力,也重视安全绩效。设立安全绩效目标管理,思考安全绩效停滞不前的原因,积极寻求其他组织的建议。
安全文化的第,个层次是面向明天的安全,安全被看成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安全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安全绩效总是能够不断改进。更多地强调全过程的改进,强调交流、培训、管理方式以及提高效率和有效性;强调全员参与、强调组织中的每个人、包括工程承包者对安全的贡献、对安全的自我完善;认识到行为规范对安全的重要影响。
安全文化水平的高低其关键在管理者。安全文化首先是管理者的文化。一个组织的文化、一支队伍的作风,主要靠带头人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安全文化建设重在执行,重在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安全文化的导向、建设和转化,是自上而下的,是管理者的职责。
6、安全管理
核安全问题归根到底是安全管理的问题。安全事故也许起源于某一设备故障、某一人为失误,但只要不是蓄意破坏,最终还要从管理上寻找根本原因,寻找纠正的办法。单一的故障或失误,不应导致多道屏障、纵深防御的失败;酿成最终恶果前,可能会有诸多先兆被忽略、甚至被有意地隐瞒;故障表现在某一部件、某一操作,但病因可能在基础、在方法、在组织。技术、程序、行为科学、安全文化最终要看管理。从管理的角度看,安全是相对的,风
核电安全的风险控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