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社会心理学
山东大学心理健康协会心理知识竞赛
题库二 社会心理学
1.从罗特控制点的理论看,主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人们归因倾向属于( )。
A.内归因 B.外归因
C.稳定归因 D.非理论被称作控制点理论。
18.美国心理学家罗特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 )有不同的解释。
A.态度 B.原因 C.控制源 D.行为
【答案】C
【解析】罗特提出控制点的概念,并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解释。有的人认为控制源来自内部,有的人认为控制源来自外部。
19.某些人认为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的作用造成的,相信社会的安排,相信命运和机遇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济于事。这种人被称为()。
A.行动者 B.观察者 C.外控者 D.内控者
【答案】C
【解析】罗特提出控制点的概念,控制点有两种类型: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有内部控制特征的人相信,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和活动结果,是由自身具有的内部因素决定的,自己的能力和所做的努力能控制事态的发展,相信奖励是由个人行为来决定的。具有外部控制特征者认为,自己受命运、运气、机遇和他人的摆布,这些外部复杂且难以预料的力量主宰着自己的行为,奖励的出现与否不是自己的活动能影响的。
20.海德是归因思想的创始人,他认为人们归因时,首先使用( )原则。
A.不变性 B.易变性 C.协变性 D.特异性
【答案】A
【解析】归因的不变性原则即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之间的不变联系。如果某个特定原因在许多不同条件下总是与某个结果相联系;同时,如果这一特定的原因不存在,则相应的结果也不出现,则人们就可以把这一特定结果归于那个特定原因。海德认为人们在归因时,首先使用不变形原则。
21 .折扣原则是归因理论的主要研究者( )提出的。他发现,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那么某一原因引起某一特定结果的作用就会打折扣。
A.海德 B.凯利 C.琼斯 D.戴维斯
【答案】B
【解析】归因原则中的折扣原则有凯利提出,他认为,在有一种以上的原因可能起作用的情况下,我们的归因不要做得太自信,不要轻易把结果归因于某个特殊的原因。也就是说,这一原因起的作用应该打折扣。
22.协变原则认为人们归因时如同科学家在科研中寻求规律,试图找出一种效应发生的各种条件的( )协变。
A.共同性 B.一致性 C.特异性 D.规律性
【答案】D
【解析】凯利指出,人们归因时如同科学家在科研中寻求规律,试图找出一种效应发生的各种条件的规律性协变。
23.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如果(),就更可能做出内部原因的归因。
A.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
B.特异性高、共同性低和一致性低
C.特异性低、共同性高和一致性高
D.特异性高、共同性高和一致性低
【答案】A
【解析】凯利认为,人们归因时,主要寻找三方面信息:①特异性,即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具有针对性;②共同性,即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主体是否作相同反应;③一贯性,即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下所作的反应是否一致。
24.行动者(当事人)和观察者(局外人)对行动者行为原因的看法有差别,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 )影响归因过程及其结果。
A.利益 B.社会视角 C.态度 D.控制点
【答案】B
【解析】活动者—观察者效应是指行动者对自身行为归因不同于他人对此行为的归因。通常,行动者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为个人,把失败归因于情境;而观察者则会更多地把成功归因于情境,把失败归因于个人的特质。这表明社会视角影响归因过程及其结果。
25.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带有明显的( )倾向。
A.自我暴露 B.自我防卫 C.自我抬高 D.自我价值保护
【答案】D
【解析】个体在归因时,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典型的现象就是自我服务偏差,指个体一般都对良好的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而对于不好的、欠妥的行为则会否认自己的责任。自我服务偏差往往随自我卷入的深浅而不同,自我卷入越深,自我服务的程度越高。
27.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叫( )。
A.角色 B.印象
题库-社会心理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