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标准
               1 总 那么
  1.0.2 在我国,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重点地区是西北、华北的半干旱缺水山区、西南石灰岩溶地区和石山区以及海岛和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严重缺乏  或季
集中龙头最高日用水 20~50
全国爱委会办公室编:?中国农村给水工程规划设计手册?
集中龙头最高日用水 20~50
DB 62/T495-1997?甘肃省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标准?
平水年10,特殊干旱年6
内蒙古自治区 DB15-T352-2000?半干旱丘陵山区集雨节水灌溉工释技术标准?
30 
DB6VT198-1998?宁夏回族自治区水窖工程技术标准?
平水年10,特殊干旱年6
?陕西省集雨窖灌农业工程建设技术指导手册? 
平水年15,特殊干旱年8
?青海省东部干旱山区集雨利用工程建设技术指导手册?
10~25
四川川北大样板解决人畜饮水和旱山村保苗用水规划提纲
45
?贵州省渴望工程规划报告?
15~40
3.3.2 由于雨水集蓄的数量有限,为了使雨水资源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应当采用非充分灌溉和限额灌溉的原那么和方法。只限于在作物最需水的关键期补水灌溉;在水量上,采用比常规灌溉小得多的灌水定额。根据对我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实际调查,西北和华北半干旱地区进行的集雨节灌,包括下种时的保苗水和作物生长期的灌水,一般只有2~3次。采用的灌溉方法绝大多数是人工点浇、坐水种、手持软管浇灌、地膜穴灌等十分省水的方法,个别也有用滴灌和简易渗灌的。灌水定额普遍很低,点浇、坐水种、地膜穴灌每亩灌一次水仅为3~6,滴灌一次10~15。全生长期实际灌溉定额也可以从一定容积的蓄水工程所灌溉的面积来估计。内蒙古、甘肃、宁夏一般一口30的水窖可以给1亩地灌2~3次水。考虑水窖的渗漏,每亩地大约供水25
左右。在这样低的灌溉供水条件下,虽然产量还不能到达高产,但其增产、稳产的作用却十分显著。据甘肃省的经验,正常年增产约40%,旱年也能保持一定的产量。同时,采用这种非充分灌溉的方法,水分生产率〔单位灌溉水量增加的产量或价值〕很高。一般均在2kg/以上,有的甚至可到达6kg/。因此,采用非充分灌溉的方法,使有限的集蓄雨水多灌一些地,可以大大提高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总体灌溉效益。利用集蓄的雨水给水稻田灌溉,在贵州和广西等省〔自治区〕已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根据在贵州省习水县所作的典型调查,一般1亩稻田生长期,约补水250。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资料,50~70的水池可以灌1亩稻田,按复蓄4次计算,那么灌溉水量与贵州的数据相近。根据以上资料,确定了表3.3.2-1中的参数。养殖业的供水标准是根据各地的经验确定的。
 3.4 工程规模确实定
3.4.1 关于生活供水保证率,CECS 82:96规定,“选择地表水为水源时,其枯水期的保证率不得低于90%〞。全国爱委会办公室主编的?中国农村给水工程规划设计手册?中也作了同样的规定。在甘肃和宁夏的地方法规中,规定生活用水保证率为95%,但同时又规定在特殊干旱年〔95%年〕的供水标准可降为正常年份的60%。而根据这两个省〔自治区〕的水文资料,降雨年变差系数Cv值一般在0.20~0.25。按照该Cv值计算得出,保证率95%的降雨量大于50%年的降雨量的0.6倍,因此实际上雨水集蓄工程的规模不控制在特殊干旱年。因此本标准采用了CECS 82:96的规定,即生活供水保证率采用90%。灌溉保证率根据GB50288-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的规定,对干旱地区或水资源紧缺地区以旱作为主的,设计保证率取50%~75%;水为主的,取70%~80%。开展雨水集蓄利用的地区属水资源特别紧缺的地区。因此本标准对灌溉供水保证率取50%~75%,根本符合GB50288-99规定。我国现行标准、标准中,对养殖业和农村小型加工业供水保证率尚没有有关的明确规定。仅CECS 82: 96规定供水能力应包括养殖及乡镇工业,因此这两种行业的供水保证率也应取90%。考虑到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供水范围主要是人畜用水和节水灌溉用水,养殖和加工业只能有限度的满足。为了不使集雨工程规模加大很多,对养殖和农村加工业的供水保证率,本标准分别采用了75%和75%~90%,与CECS82:96虽有一定差距,但是是符合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实情的。确定集流面面积时需要有集流面的全年平均集流效率。年平均集流效率〔即径流系数〕原那么上应根据多年降雨系列或选用平水、湿润和干旱典型年的降雨系列进行模拟计算确定。这样做需要有场次降雨资料和各类下垫面集流效率与降雨特性〔场次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以及雨前下垫面湿度、集流面坡度等因素之间关系的试验资料。目前我国已鉴定的科研成果中,仅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夏风如歌
  • 文件大小193 KB
  • 时间202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