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河的治理和开发.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河的治理和开发
黄河的治理和开发
黄河上游景观
壶口瀑布
中国黄河上的著名瀑布。位于山西省吉县西部南村坡
下。黄河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
瀑布落差9米,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
黄河的灾难
断流
这些问题多发生在黄河的哪些河段?是自然还是人为原因造成?
凌汛
草场退化、荒漠化严重
探究活动
河口
孟津
上游
中游
下游
水土流失
黄河流域图
黄河各段的水文特征
上游
中游
下游
水量大,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
多支流,多泥沙
形成“地上河”,水量少,支流少,易发生断流现象
草原荒漠化
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通过阅读图中的数据,可以使学生对黄河中游地区泥沙含量非常多有一个感性认识。分析成因时,教师应提醒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相关的气候类型图、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及教材中提供的黄土高原地区地表景观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反映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地表植被等状况的录像片,
黄河流经哪一地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为什么?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话完全正确吗?
黄河治理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暴雨频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尤其是黄河河口镇至潼关这一河段,黄河在穿越这一段黄土高原的过程中,众多支流汇入,把黄河“染成”了黄色。据测定,这一河段进入黄河的泥沙占全河沙量的90%。
明确造成黄河中游泥沙含量大的人为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是什么。
联系不同河段水流速度的变化,结合教材提供的地上河示意图、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图,说明中游地区的环境问题对下游地区产生什么影响?造成的隐患是什么?
黄河自孟津至入海口是黄河的下游,就是华北平原。这里河道宽阔,水流缓慢,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下来,使河床不断抬高。为了防止河水泛滥,河堤也不得不一再加高,自郑州黄河花园口一段起,河床平均比两岸地面高4-5米,有的地方甚至高达10米,成了世界闻名"地上悬河"。
地上河示意图
从197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融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低于往常,这就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了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虽然全球变暖使得冰川融化加大了上游水源的流量,但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最终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2. 植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了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得更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的吸收流经河道才能得以补充。
  3. 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黄河断流
解释凌汛的成因,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生凌汛的河段,其河流流向与不产生凌汛的河段河流流向有什么不同?由此说明引起凌汛发生的自然因素是什么?通过分析应使学生明确产生凌汛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
凌汛
造成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各有哪些?
自然原因
气候干燥
降水较少
人为原因
生产、生活用水量很大
浪费水资源严重
上游截流蓄水量很大
在学生了解黄河不同河段的忧患后,指导学生阅读关于“根治黄河”的阅读材料,完成活动题2,通过阅读和解题,使学生明确针对不同问题应该采取不同措施,鼓励学生充分开展发散思维,为解决黄河的问题献计献策。
想一想,治理黄河水患,应当在上、中、下游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
合理放牧
修建水库、水电站
及时疏通河道
加固大堤
引黄淤灌
疏通河道


禁止破坏林草
退耕还林、还草
造林种草、打坝淤地
修筑梯田、承包治理
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防洪
保持水土
治沙


下游
龙羊峡水电站、拉西瓦水电站、李家峡水电站、公伯峡水电站
积石峡水电站、寺沟峡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盐锅峡水电站
八盘峡水电站、小峡水电站、大峡水电站
乌金峡水电站、小观音水电站、大柳树水电站、

黄河的治理和开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核辐射
  • 文件大小2.22 MB
  • 时间2022-05-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