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来历及诗句大全
书目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传闻
寒食节的诗句
寒食节的来历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
春秋时寒食节来历及诗句大全
书目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传闻
寒食节的诗句
寒食节的来历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愿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出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古代的人们都特别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别的纪念节日。
民俗专家介绍说,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个月为期。整整一个月都吃冷食,对身体实在不利,汉代改为3天。
寒食节从晋国起先后,持续了不少年头,中间也有严禁寒食习俗的,如三国时期的曹操。但时间不长,“寒食禁火”之风又在民间自发兴起。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寒食节都被当作重大的节日。唐朝时也仍旧被作为全国性的隆重节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专家表示,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持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晚唐、宋以后,禁火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消衰。到了元代,很多人基本上已不再沿用此习俗。明清时期,寒食节期间已经不再禁火,也不要求人们寒食了。
赵之珩说,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习俗,连同寒食节本身,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渐渐消逝了。或者说寒食节成了清明节的一部分。但知道和了解这个节日,有助于人们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和民俗内涵,特别有意义。
>>>返回书目
寒食节传闻
重耳辜负介之推
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之推。当时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割肉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立刻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派军上绵山搜寻,没有找到。于是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文公见烧死了救命爱臣,难受不已,就把介之推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寒食节从春秋起,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还要早358年。虽经东汉周举、三国曹操、后赵石勒、北魏孝文帝等多次禁断,却屡禁屡
寒食节来历及诗句大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